期末复习,不必“齐步走”
发布时间:2025-01-10 15:34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吴维煊、袁琳 A+A-
-分享-

  一学期又要结束了,学生们进入了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为了能考出“开开心心放寒假”的成绩,每个学段的老师、学生及家长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为了让学生们考出好成绩,大多数老师会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横向链接及纵向拓展,制定统一的期末复习教学计划,然后通过全班统一复习加深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统一复习虽然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全班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统一复习的内容及深度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

忽视个性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期末复习的时间通常在一至两周左右,能否在这个时间段内提高效率,对期末考试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个关口,对于各学科老师而言,是高度集中精力、全面总结提高的关键阶段。

  多数情况下,很多老师会按照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复习课后,全班同学完成同样的作业。这样的统一复习,很显然不太适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及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而导致优秀的学生感到内容太浅,学习困难的学生仍然听不太懂。如此,统一复习的效率就会降低。

  学生们都希望考出自己学力范围内的最好成绩,有的会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例如:按照自己的认知特点进行知识梳理、在某个知识短板上多下点功夫、把平时记录的错题一道道攻破、到实验室完成没有亲手做的实验……如果这些计划能够在期末复习时得到实施,对提高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一定大有裨益。

找到复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也是学习的动力。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复习计划确实难以做到一人一案。对此,可以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赋予学生自主复习的空间。

  在复习的开始,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和学习计划。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也会在班集体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确立复习目标,这样既能降低学生的考前焦虑,也可预防考后综合征。

  此外,不妨试试将一学期的知识织成一张网络图,对学习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强化,然后就把复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教师负责学习方法指导及解疑释惑。如果发现学生中存在较为共性的问题就集中讲解,对个性问题采用个别辅导。

激活复习热情

  复习课常常是最难上的一类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热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这就更需要老师们发挥因材施教的能力。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可以尝试进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比如,可以将平时的小组打乱,建立“希望小组、提高小组,奋进小组”:

  由基础薄弱的学生组成希望小组,主要复习基础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课本的习题和知识点为主,老师直接进行指导;

  提高小组以平时考试成绩处在中等左右的学生为主,复习的内容主要以重点知识和难度中等以上的题目为主,主要由组长负责,老师辅助,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自主管理学习;

  奋进小组则以日常成绩靠前的学生组成,以突破知识的难点为主,并由组长统一管理,每天由组长安排每天的复习内容。

  这样的分层,虽然程序比一般的教学烦琐一些,但每个层次的学生收获不同,能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开展有效复习,并在班级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浓烈学习氛围。

别只盯着成绩

  期末复习,其实功在平时。当不同进度的学生焦虑被理解,感觉自己仍然被教师寄予期待,就会对学习保持信心,并努力配合复习。

  期末考试确实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有不会的地方很正常,期末复习就是要把不会的解决。考试时,如果遇到不会的,坦然跳过去就好,不必过度紧张。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生命个体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要用更宽广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不要因为暂时的成绩好坏而轻易否定他们的价值。只有当我们学会欣赏每位孩子的独特之处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作者:吴维煊、袁琳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以改革开放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六论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山东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绩,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

01-06 10:0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改革开放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山东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绩,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

01-07 10:3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童心发现 以成人反思——再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童年的秘密》这本著作,我在十几年前就读过了,现在重读,依然激情涌动、感触颇多。经典之所以常读常新,是因为经典的光芒能 ...

01-07 15: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