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5-06-06 09:51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高瑞睿 A+A-
-分享-

  “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当清华大学励志学子庞众望在一次对话活动中说出这句话时,再次让无数网友“破防”。

  这个从河北农村走出来的少年,身患先天性心脏病,还坚持照顾患病母亲,长期勤工俭学的故事,本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无数人对奋斗的理解。而此刻,他眼中闪烁的坚定,更让我们看到:原来青春的宣言可以如此滚烫,如此直击人心。

  眼下又到毕业季,当真正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即将走上社会的学子们,接受的不仅是一场对知识的检阅,更是一次价值观的校准。

  当你背上行囊,告别熟悉的教室和宿舍,可曾想过:那些堆成小山的笔记,在图书馆里彻夜翻阅的文献,究竟该如何与这个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突破认知边界,于无声处听惊雷。对于知识的终极检验在于能否解决现实困境。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重生,正是“经世致用”的认知突围。樊锦诗带领团队在胶片时代拍摄十万张壁画,首创“数字敦煌”工程。当西方学者质疑“虚拟洞窟会消解实地体验”时,她以莫高窟日均游客承载量论证数字技术的必要性。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对矛盾本质的深刻洞察。运用好所学,应用于现实,在发展中实现,应是莘莘学子的职责所在。就像庞众望在实验室里研究的科研项目,何尝不是在为解决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寻找答案?

  当我们学会用所学去回应时代的“急难愁盼”,知识便有了温暖的底色。

  扎根奉献土壤,让理想照进现实。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的故事,重新定义了教育的价值维度。这个把自己活成“蜡烛”的人民女教师,并没有说过什么宏大的教育理念,只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我想让山里的女孩们都有书读。”这句话的背后是对“教育公平”最朴素的注解。

  把生命献给脱贫攻坚的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在扶贫一线的最后24小时,则为奉献精神写下震撼注脚。北师大硕士毕业的她,用彩色表格精准识别贫困户,将砂糖橘种植与电商直播结合,在暴雨夜冒生命危险查看灌溉工程。她的驻村日记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让群众喝上自来水”的具体目标。将宏大叙事转化为细微行动的能力,恰是当代青年亟需的实践智慧。

  当我们学会把“诗和远方”的向往,转化为脚下的每一步丈量,理想便有了生长的土壤。

  跨界创新思维,打破学科的“楚河汉界”。“北斗女神”徐颖在科普讲座中将量子通信喻为“星际漂流瓶”,用“太空灯笼”比喻导航原理。面对西方技术封锁,她带领团队融合天文学、密码学、材料学等多学科智慧,研发出300万年误差1秒的星载原子钟。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产业报国之路,则彰显了跨界思维的战略价值。从中南大学实验室到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他突破日本镍镉电池技术垄断,疫情期间七天改造口罩生产线,展现出“硬科技+软实力”的融合创新。这种能力迁移的智慧,这种将高深理论转化为公共知识的能力,演绎着“跨界担当”。

  有时候,当我们敢于跳出“专业限定”的方框,人生便有了无限可能。

  传承文明薪火,于传统中开新篇。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让时光“倒流”的故事,诠释着文化传承的现代价值。修复乾隆铜镀金钟时,他耗时八个月清洗2000个零件,用自制工具复原乌巢水法装置。

  这种“以今人之手,续古人慧命”的工匠精神,在苏州绣娘沈雨萱手中获得新生——她独创“纳米蚕丝绣法”,将《清明上河图》绣入0.5毫米丝绢,让非遗技艺与现代材料科学碰撞出火花。

  传承二字正是在一代代人的默默耕耘中实现,创新之法也正是一代代青年砥砺奋进的结果。薪火传承,推陈出新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从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到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从樊锦诗的“数字敦煌”到徐颖的“北斗灯笼”,无数先行者证明:人生的高度从不在于是选择了光鲜的“主干道”还是泥泞的“小路”,而在于是否把自己的人生,写成了时代答卷上的有力一笔。

  你选择的每条路,都是时代的赛道。或许你正为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或许你担心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但请相信:每一个认真对待知识、心怀热忱的你,都在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进步积蓄力量。就像歌曲《孤勇者》里唱的:“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作者:高瑞睿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