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深化依法治校 赋能治理水平提升
发布时间:2023-05-24 14:59 来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A+A-
-分享-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将法治工作纳入学校全局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科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注重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科教融合初期,校(院)党委就将依法治校作为首要任务,高度重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育人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法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具体分管校(院)法治工作,其他校(院)领导对分管领域法治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成立校(院)法律事务办公室,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建立由校(院)总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工作组、法治工作联络员等组成的工作队伍,聘请专业律师事务所为常年法律顾问机构,不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

  二是强化机制保障。将法治工作纳入《校(院)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坚持依法办校、依法治校,大力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逐步建立具有科教融合显著特色,科学、高效、管用、完善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机制,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和定期清理长效机制。

  三是严格法治考核。将法治理论学习、依法履职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增加“依法依规办事”“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等条件,把法治观念、法治素养、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干部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情况进行严格审核。

  增强法治意识,着力强化行动自觉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

  一是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表和普法责任清单,利用“4·15”国家安全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普法教育,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法院开放日”等普法活动,让普法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性;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宣传栏等平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二是实施“领航工程”普法。校(院)党委成员所在党支部与学生班级普遍建立直接联系,教职工党支部根据工作实际联系学生班级,将“领航工程”与普法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开展普法活动,全力打好“党建+普法”组合拳,让普法“活”起来。目前,共有 142 个教职工党支部与 501 个学生班级全面建立起联系。

  三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法治教育与学生日常培养相结合,组织召开“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提高反诈能力 守护校园净土”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动自觉。成立校(院)大学生义警队、禁毒志愿服务队和反诈志愿服务队,联合驻地公安机关及街道办进校园,着力打造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特色。校(院)在第五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第六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山东省赛区演讲比赛中获高校组二等奖、知识竞赛高校组中获三等奖。

  突出制度创新,着力夯实治理之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牢固树立制度意识、程序意识和规范意识,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学校章程。制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章程》,确立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战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明晰校、院以及师生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

  二是优化治理制度。健全党委会、校(院)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等议事规程,明确议事范围。对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等,全面落实师生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要求,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制定《关于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学机构高质量发展业绩绩点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对校、院两级职权关系,各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运行平稳有序。科教融合以来共制定各类规章制度350余项。

  三是完善学术管理体系。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办法》,对学术委员会的组成规则、职责权限、运行机制和学术不端行为的受理与调查程序等内容进行明确,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项上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作用。2022年新上国家级项目125项,比2021年增加3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由2020年的81项增长到118项;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5项。校(院)新增免疫学、微生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总数达到8个,居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7位。

  强化风险防控,着力完善内控体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构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化解”机制,强化法律风险防控,切实防范法律风险隐患。

  一是加强合同管理。制定《对外签订合同管理办法(暂行)》,对合同签订中相关部门的职责、流转程序、履行执行、授权签署权限等内容进行明确和规范。校(院)所有对外签订的合同,全部经过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

  二是开展“法治体检”。细致梳理学校无形资产保护、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法律风险点,健全各类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积极建立第三方调解制度和校方责任险、学校安全综合险、意外事故伤害险等保险制度,购买中国人民保险校(园)方责任保险,形成师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预防、处置和风险分担机制。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制定《校(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等文件,健全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

  聚焦权利救济,着力维护师生权益

  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是推进依法治校、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的根本目标。

  一是做到程序公正、信息公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校(院)学生违纪处理办法》等文件规定,涉及师生的重大处理、处分,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的权限、管理和程序执行,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完备,出具书面决定载明救济渠道并及时送达,事后认真归档备查。严格按照《校(院)网站信息审核发布管理办法》要求,专门安排工作人员负责校(院)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信息发布,做到信息依法公开。

  二是健全师生权益保护机制。设立学生申诉委员会,制定《学生违纪处理办法》《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建立健全矛盾调解、权益保障机制,畅通师生诉求表达的渠道,引导广大师生依法依规反映诉求、主张权利,切实保障师生的表达权和监督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校(院)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校,管理服务有力量、有温度,切实保障了师生医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是畅通沟通渠道。制定《健全完善校(院)领导、职能部门与教职医护员工沟通机制的实施办法》《建立师生定期沟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定期召开单位(部门)座谈会,听取和收集师生对校(院)及本单位的意见建议,集中梳理,分类剖析,督导落实。搭建学校与师生沟通平台、职能部门信息互通平台、权益制度保障平台“三平台”。充分发挥“山一大权小益”微信公众号作用,及时受理回复广大师生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做到“及时回复、持续跟进、有效化解”,引导师生以主人翁态度依法、依规、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保障师生的参与权与知情权。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