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和维护法律正义的重要制度,高校法律援助是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自1994年实施以来,得到了全国高校法学专业师生的积极响应。山东政法学院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以法学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依托丰富的法学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于2006年设立山东政法学院工作站,并于2017年12月成立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和法律诊所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坚持“专、援、教、研”一体发展,着力打造“双师型”专业团队,将法律援助服务与法学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相结合,不断探索法律援助新模式、打造法律服务新亮点,在依法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丰富成果。
强化专业加持,打造“双师型”专业团队
中心选拔50余名兼具教师和律师、仲裁员、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司法鉴定人、专利代理人等双重资格的专业化“双师型”教师担任法律援助律师,开展法律援助项目的教学与服务。其中,30名教师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聘请为特邀调解员,参与相关重大案件调解服务。“双师型”教师既具备过硬的法学专业素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有很强的法律实务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开展法律援助与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团队保障。2021年,中心“双师型”法学实践教学团队荣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推动方式创新,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依托学校丰富的法学学科和人才资源,中心创新开展多元化的法律援助服务。一是认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截至2022年底,中心共办理援助案件数量36件,为咨询人代写法律文书41份,持续追踪案件进展70余件,为地方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二是深入济南法律援助文化广场、洪山公园、历下区法治广场、三箭平安苑社区、曲水亭街、县西巷、济南监狱、历山监狱等社区、单位或工地现场,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累计受理群众咨询案件457件,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涉及民事侵权、劳动纠纷、婚姻家庭、债权债务、刑事、刑事附带民事和行政等多种类型。三是“双师型”教师深入基层法院、检察院担任认罪认罚值班律师,带领学生开展案件分析讨论,为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服务,累计完成认罪认罚审查见证近300件。四是面向社区、监狱、中小学等开展法律宣传活动,通过法律专题宣讲、录制法制宣传视频、排演话剧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规范,帮助群众解惑答疑,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累计宣传对象10万余人次,参与师生900余人。五是开通“山政学生法援”(法宣)抖音号,针对常见法律问题录制普法小视频,累计发布抖音短视频104件,粉丝1.1万余人,平均点击率1万余次,获赞近6000次,营造了法律援助的浓厚氛围。2019年,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山东政法学院工作站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称号。
法援进课堂,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中心坚持知识、能力、思维和价值观一体化培养的教学理念,依托丰富的法律援助教学资源,创新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法学人才综合能力提升。一是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实施“实战型”法学教学。中心开设《民事法律诊所》《家事法律诊所》《法律援助实训》《劳动法律诊所》《法制宣传》《认罪认罚值班律师实务》《企业破产法律诊所》等实践选修课程12门,其中《民事法律诊所》《家事法律诊所》《法律咨询》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目前,诊所教育中心已开设课程149门次,选课学生2307人,课程供不应求。二是寓“教”于“调”,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具有调解员身份的“双师型”教师将当事人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案件调解实践,指导学生为真实案件把脉诊断,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将知识学习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思维、专业能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情怀,为培养法律援助后备人才和解决法律援助供需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深理论研究,坚持援助与教改相结合
中心在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法学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果。中心教师主持开展的教学改革项目《“实战型”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荣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并在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中心教师主持的《协同育人背景下“实战型”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获2022年度山东省重点教改项目立项,以法律援助服务为依托,重点构建“实战型”法学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共同体并保障其长效运行,该研究对推动法律援助工作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青岛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 ...
近年来,鲁东大学校医院重点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主动发挥极其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凝心聚力,创新模式,全 ...
近年来,烟台市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注重外延和内涵同步发展双向发力,坚持预防与危机干预、全体与个体相结合,制定出台《关于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