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家校社协同破解假期育人资源困局
“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5-07-16 15:32 来源:济南市高新区教育文体部 A+A-
-分享-

  为解决假期看护困难与成长资源匮乏问题,济南高新区推出“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项目(学生组成若干假期活动小组),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的公益托管模式。依托全环境立德树人“三引导”行动,整合家校社资源形成“教联体”,家长志愿者从1377名增至8193名,学生参与率从15%跃升至86%,实现假期育人从“单一供给”向“协同共育”转型。

  一、“基本盘+特色盘”,让课程更丰富

  政府统筹基本盘。依托班主任工作室组建百人开发团队,制作11门分年级精品假期课程;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管委会11部门,开发和推送17类公益课程资源。覆盖阅读、劳动、安全等基础领域。校社共创特色盘。各学校开发太极拳、菜市场研学等300多门课程;各社区开发党史、编织等210门公益课程。形成“运动健康、阅读观影、劳动研学、艺术审美、文化提升”5大类课程矩阵,解决了假期课程单一、质量参差的问题,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

  二、“专职+兼职”,让导师更专业

  专职导师强指导。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为每个自愿组建的3~8人学生成长共同体配备学校导师,推送《缤纷成长印记》,指导开展团队文化建设;指导开展“梦想同‘萌’计划”“家庭同成长行动”,让假期生活有规律、有目标。兼职导师广赋能。面向家长、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招募8609人志愿者队伍提供日常看护服务;联动山东中医药大学、交警大队等专业力量,开展急救科普、文明劝导等专项指导,让假期生活更安全、更精彩。多元互补的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精准陪伴和项目化学习引导,解决了假期指导力量薄弱、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三、“繁星+亮星”,让赋能更充分

  “繁星计划”校内筑基。构建“一校一馆一特色”校内资源矩阵,31处异质校内研学基地,涵盖非遗根雕、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开展校际间互访式研学。“亮星计划”校外拓界。建立122个社会公益研学基地动态清单,涵盖文化场馆、企业园区等,社区开发“家门口的实践课堂”,凤凰国际社区“畅游泉城,‘童’步成长”研学项目已开展40余期,形成“博物馆里学历史、企业车间看科技”的多元实践路径。校内外海量免费资源,解决了假期实践场所匮乏、活动单一的问题。

  四、“互助+共享”,让共育更和谐互助托管激活家庭自治力。家长开启“互助式托管”轮值看护模式,并结合特长设计阅读、观影、运动等主题活动。学校发起“四个一”家庭学习环境提升行动,搭建“家庭自助+学校帮扶+慈善帮扶”平台,累计帮助389个家庭改善学习空间。资源共享构建社区服务网。24所学校定时开放运动场并创编“三引导之歌”广场舞,崇华学校图书馆联合泉城书房打造海川教育集团分馆,实现“校园资源社会共享”。各社区开放室内外活动场地216处,开设家长学校、青年夜校,推行“活动积分兑换资源”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家校社协同从“短期合作”向“长效共治”升级。打破家校社资源壁垒,构建“家长育儿有伙伴、孩子成长有平台、社区治理有活力”的假期共育新生态,破解了假期监管缺位与资源分散难题。

编辑:周玉森

审核:李勇

相关阅读

济南高新区:家校社协同破解假期育人资源困局

为解决假期看护困难与成长资源匮乏问题,济南高新区推出“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项目(学生组成若干假期活动小组),构建“政府 ...

07-16 15:32济南市高新区教育文体部

青岛市“一年四次八课时”家长学校 运行管理机制

近年来,青岛市以落实每学年4次8课时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家长学校运行管理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07-16 15:47青岛市教育局

临沂市河东区沂蒙精神引领下的红色德育创新与实践

 临沂市河东区整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红色德育体系。该体系以课程、活动、文化为核心,通过学 ...

07-16 16:15临沂市河东区教育和体育局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