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大”思政课,学生怎能不喜欢
发布时间:2024-04-11 09:17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于洪良 A+A-
-分享-

  清明节之际,各地一些中小学纷纷组织师生集体远足祭英烈活动。其中,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两所学校的远足活动,因路途长,多年坚持而刷屏网络,好评如潮。

  2000余名学生,从固原出发,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缅怀革命先烈,徒步往返54公里,历时14小时。自1995年开展以来,该活动至今已举行29年。很多网友说,“这才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建议全国中小学推广学习!”

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两校师生在远足路上 /图源:《固原日报》

  无独有偶,清明节前,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和山大附中瀚阳学校2022级的1200余名学子们齐唱着《黄河大合唱》走完了30公里的远足征程,这是该校第23年举办远足活动。同一天清晨,济南章丘四中高一师生们远足26公里到达章丘烈士陵园敬献花篮和祭文,祭扫烈士墓。

  “走的是磨练、长的是意志、拜的是英烈、传的是精神。”在笔者看来,这些活动不啻一堂有创意、有特色、有感染力的“大思政课”。

  怎样上好思政课?近年来各地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方式各异,不胜枚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无疑,上述一些学校创设的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正是成功的范例,精彩纷呈。

  这堂“大思政课”讲得“深”。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敬重历史、崇敬英雄,是一个民族基本的价值准则,也是一个国家团结统一、向上向善、创造未来的精神动力。尤其是当下,我们正在进行新时代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尤其需要传承英雄情怀,呼唤群英荟萃,需要激荡雄风浩气,激发全社会的磅礴伟力。“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是亲身经历”。

  远足途中,学生们用脚步度量革命成功之艰辛、用心灵感悟精神之崇高、用行动体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些远足,绝不是一次轻松闲散的“春游”,而是一次淬炼思想、锤炼意志、强健体魄的走出教室、跨出校园的“教育之旅”。在学生们的心里,思念跨越山河,我们记得,他们就还活着。

远足而来的学子向烈士墓碑敬献鲜花 / 图源:章丘四中

  这堂“大思政课”讲得“透”。

  我们的新时代,是一个最需要精神坐标、精神动力、精神品格的时代。对青少年来说,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告慰是奋进。

  一路上,无论是哪一所学校远足的学生们,都是歌声嘹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响彻云霄。

  这样的参与式、沉浸式教育效果显然远远胜于课堂上的“满堂灌”。这堂“大思政课”整个搬到了“社会大课堂”,集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鲜活思政教育素材,构建起贯通学校与社会全时空的思政课。这堂“大思政课”,好就好在紧密对接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入脑入心入行,必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这堂“大思政课”讲得“活”。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中小学生们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固原师生的返程途中,村民带领孩子自发送上水和零食,传递爱心。在济南市济阳区滨河实验小学学生们徒步前往烈士陵园祭英烈的途中,交警全程保驾护航,确保了安然无恙,正所谓“全社会聚力办思政课”。

学子远足路上,当地交警全程守护/ 图源:济阳滨河实验小学

  对于曾经参与过的学生来说,这场“征途”不仅是他们青春无法磨灭的记忆,还将在成人后继续为自己提供不竭的动力。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兼备的这堂“大思政课”,带给人满满的获得感,学生谁不喜欢?

  “‘大思政课’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只要我们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认真去谋划推进,千方百计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学生们就一定会真心喜爱、心悦诚服,终生受益。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sdjyxcgzh@163.com

作者:于洪良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