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日前公布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全国197所高职院校进入“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其中山东有15所高职院校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5月,教育部给山东省政府下达批复文件,同意我省3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教育部第一批批准建立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共有15所,我省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2019年,山东入选全国首批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省份;
2019年,我省将单独招生试点院校增加到80多所。全省高职院校实际扩招9.85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6.85万人任务;
在《2019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的教学管理、育人成效、服务贡献和国际影响力等4个50强榜单中,全省有21所(次)学校入选,入选数列全国第二;
2019年,我省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省高职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深化改革和狠抓落实为重点,着力强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稳定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大决策部署顺利落地实施
切实抓好高职扩招工作,建立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退役军人、国资、工会、妇联、工商联等11部门参加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2019年将单独招生试点院校增加到80多所。由于宣传动员工作扎实到位,高职扩招报名火爆。全省高职院校实际扩招9.85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6.85万人任务,其中退役军人40840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工人、农民23101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针对生源多样化特点,组织83所招生院校分类、分专业制订93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确保质量型扩招。
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着力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等3所学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扎实推进。以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为取向,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点100个、年均培养规模5320人;大力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达到1500个,年均招生规模10万人。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以能力递进为主线,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不同学段课程,现已有322个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101个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中职与高职的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等重复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覆盖各主干专业的课程衔接体系基本建立。不断拓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参与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全省52所高职院校承担试点任务,将1+X证书制度试点研究确定为山东省2019年度重大教育课题,组建山东省1+X证书制度试点联盟,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师全员培训纳入省级培训规划。以教学研究和资源建设促教学改革,全省立项400个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优质高职院校牵头的19个资源库入选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完成2万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的遴选培育认定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全省试点高职院校达到32所,占高职院校数的41%。
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内涵和外延建设同步推进,立项建设21所省优质高职院校和60个高水平专业(群)。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学校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分别新增和调撤停206个、105个专业点。全省共224个骨干专业通过教育部“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15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入选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在《2019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的教学管理、育人成效、服务贡献和国际影响力等4个榜单中,全省有21所(次)学校入选,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产教融合机制进一步健全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校企对话制度,举办首届“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产教融合对话活动”,推动高职院校与德国莱茵科斯特、慧科、华为、浪潮、阿里巴巴、潍柴、济南二机床、海尔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合作水平。济南、青岛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面推进校企一体、招生招工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建设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学校和企业,认定13个骨干职教集团,成立人工智能产教联盟,推动41个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国家项目,教育链与产业链进一步深化融合。健全高职院校培训体系,落实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军民融合、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开展培训,职业培训开始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全省高职院校平均合作企业数为227家。
着力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
利用山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德国手工业者协会、德国焊接协会、澳大利亚南澳州等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启动高水平深层次合作德国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深化“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澳职业教育及培训合作、鲁台职业教育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扩大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鼓励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100个。鼓励骨干高职院校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培养适应我省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成立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举办国际合作论坛。全省高职院校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10.12万(人日),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时间17万(人日),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时间和开展培训时间4.5万(人日),开发国(境)外认可的专业教学标准49个、课程标准227个,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195项。
高职教育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基础管理规范年活动,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加强对德职业教育合作,支持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共建山东省首个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全面启动高水平深层次合作德国职业教育行动计划。联合威海市政府,支持威海职业学院成功举办首届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来自国内外337所院校的2177名选手(其中作品类选手694名)参加本次大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文化育人,举办首届“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枣庄成为论坛永久举办地。
作者: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
编辑: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