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大以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 | 山东教育成就巡展
发布时间:2024-11-22 14:34 来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A+A-
-分享-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做出新贡献。山东省教育厅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教育强国路 奋力当好排头兵”专栏,展示奋进教育强国路上的“山东实践”。

  今天,“奋进教育强国路 奋力当好排头兵”专栏之“山东教育成就巡展”系列,通过数据及图文,介绍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在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上的经验做法——

  一、数说教育亮点

  二、图览教育变迁

打造国内一流的科研及医疗服务平台

2021年、2024年,张福仁教授、于金明院士主持的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校(院)“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药”项目成果转让金额高达2.04亿元

史伟云教授团队研发的领扣型人工角膜临床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文读教育新篇

厚植人才沃土 深化科教融合

赋能健康山东建设

  整合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省委、省政府优化山东高等教育布局,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校(院)自2019年2月正式组建以来,围绕“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扎实推进科教融合改革,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着力打造医养健康领域人才发展新高地。科教融合五年来,校(院)新增两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48人,吸纳优秀青年博士1000余人,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26人次,两次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校(院)人才厚度逐渐凸显,并带动教、研、医、产全面起势,蹚出了一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探索之路,闯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特色鲜明的科教融合发展之路。

  释放人才动能,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校(院)借助科教融合优势,立足自身优势特色,按照“强高端、优结构、增动力”的总体思路,围绕不同学科特点和重点发展方向,统筹规划人才引进、培养方案,打造了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师资科研队伍。五年间,校(院)建立了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布局以医学人工智能、医疗保障等为代表的“医学+X”新兴学科专业和民生急需专业,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实现了从1个到9个的飞跃,临床医学进入了全球前0.72‰,位居国内独立医学院校第6位。构建了“学院+研究机构+临床医院”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倡导“三进”培养机制:即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实验室、进平台、进课题组,培养科研创新思维,组建了“临床医学卓越班”“生物医学泰山班”特色班级,打造定向培养拔尖人才体系。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蔚然成风,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周奕璇、刘玉雯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为38.637的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优化人才生态,科研成果持续产出。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科研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施行与国际接轨的课题组负责人(PI)制,赋予PI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调动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原始创新的积极性,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两个实验室分别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4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校(院)国家级科技奖励占山东卫生行业总数的近70%;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连续两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同时,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在济南和泰安建立大学科技园,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今年7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新药”专利转让协议金额达2.04亿元,实现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突破。

  激发人才潜能,医疗服务质效提升。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护佑人民健康的历史使命。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校(院)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强化人才团队建设,鼓励有组织科研,打造出院士领衔、国家级领军人才为“塔尖”、省部级拔尖人才为“塔身”、优秀青年博士为“塔基”的人才“金字塔”,不断带动提升附属机构的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在附属肿瘤医院,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教授团队,医院布局打造质子、重离子和中子治疗肿瘤的“三驾马车”,其中质子治疗系统已进入满负荷工作模式,每日可完成100多例患者的治疗,单日治疗人次全球第一;在附属眼科研究所,史伟云教授团队研发的领扣型人工角膜临床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附属省立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列全国第16和44位,成绩的取得与校(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密不可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将持续深化科教融合改革,毫不动摇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找准推进医学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为健康山东、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