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下午,祁连雪山下,望着学生们走进高考考场的背影,我眼眶湿热。一年支教时光如画卷舒展,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和同事并肩的日夜,都成了生命里最珍贵的印记。
去年8月底,我从齐鲁大地奔赴雪域高原,开启祁连支教之旅。初到的高原反应未减热忱,“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信念始终在身。接过高一年级两个班的思政课任务,面对基础薄弱、水平参差的学生,我逐字打磨学期计划,课件和作业都贴合他们的认知,尤其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与习惯培养。看着孩子们从懵懂到主动,眼里燃起求知的光,便觉所有付出都落进了实处。
去年11月调任高三,备考压力陡增。我紧盯高考重难点,为学生量身定制复习计划。第一学期的八省联考,两个班的政治成绩就在海北州四所高中里拔得头筹,年后的祁连县教育大会上,教育局局长亲自点名表扬。这份肯定,成了我扛稳支教责任的强心剂。课余走访民族学生家庭,家长们的殷切眼神让我更坚定:要用知识与爱心,为孩子们照亮前路。
作为党外人士,我在祁连县统一战线全会上承诺以教育助力“大美青海、天境祁连”建设;担任赛事评委时,总不忘传递民族团结的温暖。教研中,我毫无保留分享心得,与当地教师共探教学妙招;讲课大赛斩获祁连县三等奖、海北州二等奖,在切磋中与同伴共成长。
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我牵头筹备海北州鲁青联合教研“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并成功立项,还参与青海省思政课专项课题申报;鲁青教育论坛上,我和两地教师互换经验,把先进理念带回课堂。赴海东市第二中学开家长课堂时,我将心理疏导与备考技巧娓娓道来,盼着能帮到更多家庭。
第二学期,我跟着“人工智能+教育”的培训充电,试着把新技术融进课堂;质量分析会上,对着数据提分层教学建议;援青教师示范课上,我展示高效课堂模式,和当地教师手把手磨课。校园文化艺术节当评委时,看着学生们在舞台上发光,仿佛望见了他们的锦绣前程。
如今高考落幕,支教也近尾声。这一年,收获的不只是教学经验,更是与孩子们、同事们拧成的情谊。忘不了学生们脆生生的“老师好”,课堂上专注的眼神,遇挫时求助的目光;也忘不了和同事们一起备课到深夜,研讨时争得面红耳赤,转头又互相递上热茶。
祁连的雪山记得我的成长,草原听过我的课堂,淳朴的乡亲们总把热奶茶往我手里塞。支教会结束,但缘分不会。“援青一程,情牵一生”,这里的一切早已刻进心底。未来,我会带着这段岁月的馈赠继续前行,也盼着更多人踏上西行路,让山海间的情谊,岁岁相传。
再见了,祁连。我们一定还会再见。
作者:张桂花
支教地区:海北州祁连县
工作单位:邹平市第二中学
编辑:周玉森
审核: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