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党委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探索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
一、加强领导,确保思政课改革有序开展
学校党委将课程思政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成立“构建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工作小组,校长挂帅,党委副书记主管全面工作,各部门协同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之中。
二、以课程为载体,拓展课程思政平台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于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落实,要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第一,结合学科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学校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校园生活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构建大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推进学生评价改革,实施《学生综合素养4+X考评办法》;把培育工匠精神纳入日常教育,如开展“校园十星表彰”等。结合学科特点围绕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形成育人合力,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
第二,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思政课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和方向参考。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是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托。专业课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与研讨,找到“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切入点,将“育能”与“育人”相结合。
第三,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重视德育实践。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元素,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支持发展学校的思政社团。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的志愿服务品牌“万能修”蕴含课程思政,职业教育服务社区,已成为学校亮丽的名片。
三、课程与实践活动协同,实现思政课程与德育实践一体化
第一,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加强思政课改革,建立思政课与其他学科交流机制。除常态化多学科教研会议外,还开放实训教学、车间大赛指导课、专业课展示课、专业社团等。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带动课题研究,使思政教育真正落实落地。
第二,注重“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协同效应。将思政课外实践与“十个一”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深度挖掘墨子“兼善工学”教育思想中的职业教育资源,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金蓝领”育人品牌,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利用职业学校专业优势,建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搭建育人共同体。利用学校家委会和实训企业对接交流机制,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推动形成育人合力。
第三,完善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交叉互补的教材内容体系。形成三类校本“课程思政”教材和方案: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和校本教材;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方案;《德育实践》和家庭教育校本教材。提炼实践成果,申报青岛市教育局年度创新项目“构建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指导学校课程思政与德育实践工作。
编辑:迟佳
2025年7月31日,在日本川崎举行的世界青少年跳绳锦标赛(JWC)中,来自李沧区的青岛东川路小学五年级(1)班的学生曹 ...
市北区开办28家职工子女爱心托管驿站,已累计为700个家庭提供暑期托管服务;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实施“互助式”托管,让职工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