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度理解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握新高考改革的形势,如何在实践中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更优质更高效的课堂来践行理念,真正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述的塑造学生的“大先生”,是一线数学教师迫切需要得到解答的问题。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精心筹备并召开了为期四天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新高考学习骨干教师培训会”。青岛市高中数学骨干教师齐聚一堂,跟随专家教授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层次理解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初步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青岛市教科院孙刚副院长强调了骨干教师对落实新课改的重要性,要求参会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度反思、勇于研究。
本次培训会聘请的专家是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领域权威级的引路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课标组核心成员、《中学数学月刊》副主编鲍建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博士、人教社高中数学教材编审龙正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查委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王尚志教授;济南市教科院高中数学教研员安学保老师。
鲍建生教授先以《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为主题,分别从2003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调查、数学核心素养系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解析四个方面展开。又以《数学教师的实践知能与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为主题,从教师的实践知能、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两个方面展开。
龙正武博士以《一个数学教材工作者身份课程标准的学习》和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其启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启示”、“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考方向简介”三个方面出发,龙博士旁征博引,详细解读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各种观点。在他看来,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产物,其内涵和实质虽然还在不断地发展。但可以确定的是,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能处理未来的能力。
王尚志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各学科素养的发展,从整体把握学科课程,抓住学科本质,进行主题单元教学,以问题引领意识,为学生创设合适情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安学保老师以《让数学充满思考的力量——浅谈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策略与途径》为题,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核心素养、策略途径、新知学习、问题解决、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关于核心素养落地的策略,安老师分了四个目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以知其所以然,何以由然);三个原则(数学本质,数学思维,数学文化);两个基本点(问题驱动,数学活动);一个中心(数学的思考)来分析和概括。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分四步:确定教学目的(发展包括思考力在内的核心素养);进行前期分析准备(内容分析,认知分析,环境分析);进行中期开发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指导设计,学习评价设计);进行后期评估修正(教学设计检测)。如果达标就结束,否则重来。关于数学思维,安老师给出的定义是:认识事物,一个结构,两个方面,三种语言,四种形式。安老师指出要基于理解的学习,本质学习,深度学习。
本次活动还安排了优秀教师的现场说课和现场授课,让老师们共同研讨如何将理论素养转化为实践能力。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数学教研员李现勇为本次培训作了总结,要求老师们在今后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的本身,转移到数学的本质,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多下功夫,带着培训中满满的收获再踏新的征程。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