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青岛 > 正文
考前必看!青岛市体育中考这些内容一定要了解
发布时间:2021-04-17 16:38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A+A-
-分享-
青岛市2021年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目标测试

1.报名选项系统

2.准考证制作系统

3.人脸识别检录系统

4.体质考试系统

5.成绩公示确认系统

6.考试现场监控系统


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目标测试

一、准备部分:

1.测试者刷卡,领取腰带;

2.将腰带按要求绑在考试背心外;

3.起跑线后排队站好准备、站立式起跑。

二、开始部分:

测试者听到“枪声”后起跑,沿跑道跑,800米(女)、1000米(男生)到达终点线(终点感应区)完成测试。

三、结束部分:

取卡、排队、到出口刷卡看考试成绩。

四、温馨提示:

1.发现抢跑者第一次抢跑召回,第二次及以后抢跑取消考试资格;

2.不按规定路线跑进,视为犯规,成绩无效,不予补测。

考生须知

1.考生按规定必须提前参加体检,如果体检不合格,患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不适合剧烈运动的考生,应持相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免考,不得参加考试。

2.考生报名考试前,本人与家长须签订《2021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水平考试同意书》。

3.考生应提前熟悉自己所报考试项目和考试规则,报名结束后,不得更改考试项目。考前认真练习所报项目,熟练掌握动作要领,考试过程中,按照规则操作完成。

4.考试场地、仪器设备的布设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体测有关规定设置,考生可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5.考生根据考试日程安排,必须按规定时间,由领队老师带领到达考点考试候考区,在候考区内不得大声喧哗。

6.考生要充分考虑到天气变化或考试时间较长等因素,提前充分做好饮食(矿泉水、巧克力、糖果等)、衣物等相关准备。

7.考生如担心信息照片不符合要求导致人脸识别不通过,可携带第2代身份证,以验证身份。

8.考生须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提前15分钟进行检录。检录后,由志愿者分组引进考场,进行信息识别、确认,按照考试统一安排有序进行考试。如考生错过自己应参加考试的顺序或轮次,视为自动弃权。

9.考生检录进场,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摄影设备、练习用球、背包等。

10.考生应保证条形码平整无损(便于扫码)。穿戴统一配发的考试背心(考后交还),带好IC卡,按照考评员要求参加考试。不准穿跑鞋、皮鞋、凉鞋等不符合规定的鞋子参加考试。

11.考生应遵守考点考试纪律,服从指挥,尊重考评人员,不冒名顶替,不弄虚作假,不随意在考试场地内走动,配合并服从考务人员的安排。考试过程中,考生要跟好本组队伍,听好指令,不违反考试项目规定。

12.考生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考试前或考试中,考生若有严重身体不适,须及时告知带队教师或考试工作人员。

13.考生拥有对考试进行监督举报的权利和义务,发现问题可随时向考务工作人员或领队老师反映,通过正规途径合理提出诉求。如对场地、仪器、成绩有异议,现场向主考提出,由主考、纪检和技术人员查看确认处理。

14.考生开考后,不允许中途退出考试,如中途退出则一律按放弃考试处理,没完成的考试项目按零分记取(成绩无效)。

15.申请缓考的考生需在检录前提出申请,由学校汇总上报体育中考办公室,经审核同意后4月29日到青岛一中参加缓考。已参加考试的考生,不可再申请缓考和免考。

16. 考试结束,考生到指定区域查看个人成绩,核定信息无误后签字,并立即离开考场。

17.考生对总得分有异议时可申请复议,复议须在考试结束三日内,填写复议申请单,由学校统一交体育中考办公室。规定时间内提出。

18.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的各项规定,对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由市教育局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青岛开展暑期校内托管:托得安 管得好

多地网友反映,一些家长早上把放暑假的孩子送到图书馆,中午给孩子点一份外卖,下班后再来接。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因缺乏看管,喧哗 ...

08-01 14:12人民日报

青岛小学生打破世界纪录!斩获中国跳绳队本届世青赛首金

2025年7月31日,在日本川崎举行的世界青少年跳绳锦标赛(JWC)中,来自李沧区的青岛东川路小学五年级(1)班的学生曹 ...

08-03 09:18青岛市教育局

助力孩子们的假期走向精彩,青岛花式托管的“破界”实践

市北区开办28家职工子女爱心托管驿站,已累计为700个家庭提供暑期托管服务;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实施“互助式”托管,让职工通 ...

08-07 09:5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