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双减”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力解决家长托管难题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青岛市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工作两年多来,在“拓展性托管”方面,各区市、学校探索出多种优秀模式,打造多样课程生态。
拓展课后服务内涵,丰富“课程超市”选择
我市课后托管服务采取“基础性”+“拓展性”托管服务模式。其中,拓展性托管鼓励各学校根据现有资源,组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积极对接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研发特色托管课程,提供多种选择。
目前来看,各区市、学校主动研发特色托管课程,建立种类繁多、内涵广泛的“课程超市”,学生们自主选择,家长们安心所托。
整合资源优势,有序组织推进
各区市教体局、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从政策设计、师资安排、安全保卫等多方面为学校课后服务保驾护航。
校内方面,莱西市济南路小学在学期初召开课后服务家委会专项会议,广泛征求意见,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原则,制定校级特色托管课程实施方案。
社会层面,各区市在印发引入第三方机构相关工作办法基础上,以“学校为主、政府监管、家庭支持”的模式对接校外优质资源。李沧路小学面向社会、家长发出招募函,收到40与封来自社会机构、家长的志愿回复。学校组织力量考察各方资质,层层推选出近30个特色课程,反响较好。
从“超市”中取课程,在课堂上助发展
市北区包头路小学通过家委会牵头公开竞标的方式引入校外服务机构,丰富“课程超市”。学校结合校内外力量,开设演讲、科技、编程等课程。科技课程由校外专业带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头脑风暴,气球实验、神奇水实验、承重实验都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回家后主动与家长继续探讨操作,拉进了亲子关系。
平度市西关小学推出特色化、菜单式“N+”特色托管课程,形成可供学生选择的26门“课程超市”,实现学生自主“点餐”。学校软式棒垒球课程外聘优秀教育资源,打造学生运动乐园,在全国比赛139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
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二小学在“走班制-兴趣超市”课程的推进中,形成五大类41门“菜单式”特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五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学生依照爱好、特长,选择“菜单”进行走班。丰富多彩的课后特色托管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现象明显减少,降低了家长负担。
莱西市济南路中学秉承“人人有特长,生生皆闪光”的育人理念,重构形成8大类42项特色课程。学生可选修1-3门课程,每学年更换或持续3年跨级部选修,“花漾成长”课后服务系列课程充分挖掘了学生潜能。学校成立“周兆利书法”“李秋平篮球”“曲波足球”等名师工作室,邀请专家走进校园,让特色托管课程发挥高品质育人功能。
城阳区夏庄小学充分发掘校内教师资源,通过“两重组”方式将体艺类、科创类教师和语数英教师分组设置特色课程,带领学生开展诗词飞花令、数学魔方、经典电影对白表演等特色课程,丰富了学生课后服务。
持续打造“拓展性托管”特色服务,丰富课程超市内容,是我市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关键一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坚定引领,严格筛选,画出校内外教育力量的最大同心圆,为家长和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努力做到既要“托”的住,更要“管”的好。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2025年7月31日,在日本川崎举行的世界青少年跳绳锦标赛(JWC)中,来自李沧区的青岛东川路小学五年级(1)班的学生曹 ...
市北区开办28家职工子女爱心托管驿站,已累计为700个家庭提供暑期托管服务;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实施“互助式”托管,让职工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