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美华是高密经济开发区冯家庄小学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扎根乡村教育这方热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课堂上,她以关爱每一个孩子做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让自己的课堂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她注重在课程研究上狠下功夫,让孩子们在充满爱和希望的课堂健康成长。
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特别是她举全家之力,开办公益性乡村文化场所宝德书院,服务更多的乡村儿童,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她努力践行一名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参与了“春蕾女童救助计划”、残疾人救助、捐助四川会宁地区贫困山区儿童与甘肃藏族孤儿学校等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教育正能量。
爱为先导,关注孩子长远发展
从踏上讲台那刻起,她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忠爱的课堂和孩子们。在多年的乡村教育中,她始终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她以爱为先导,潜心杏坛,积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教学相长,在她辅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个人业务水平的提升。
单老师任教一年级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她常常会主动联系幼儿园教师,通过实地到幼儿园听课,与老师、幼儿园同学们互动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个性发展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发展。爱是一缕春风,能化解孩子们心中一切阴霾。去年她的班里有一名孩子家庭很困难,她通过家访了解到,这是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经她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当地扶贫部门将这个家庭作为重点扶助对象建档立卡,在她的号召下,许多社会爱心人士都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个家庭顺利渡过难关。在校园里,她对这个孩子也特别用心,尤其当这名学生在班里发病时,单老师总是关切地急忙把她抱到办公室,并及时联系家长进行救护,同时通过主动为她补课,联系其他老师共同进行扶助等形式,将教育的温暖,无私地倾洒在这个特殊的孩子身上,让她的学习充满信心。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她还注意向身边的同事及周围优秀的教育精英们学习,践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她在平时教学之中,不仅教给孩子们学科专业知识,更注重人生道路的引领。当她发现班里王孝松同学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管理,孩子的学习不够专注后,她就经常给孩子更多的关爱,有时还把学生带回家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对他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感受到春风般的温暖。桃李不言,教育是关于爱的职业,爱的付出一定会换来了丰硕的回报,王孝松同学去年顺利考入鲁东大学,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将来也会投身教育事业,服务更多的孩子。多年来,她就这样默默坚守在小学阶段的教育阵地上,为乡村孩子们的成长助力起航。
投身公益,人间至宝是有德
多年的乡村教育工作中,单老师发现,身边的家长忙碌之余,往往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教育和管理,安全隐患很大。孩子们放学后、节假日无处可去,导致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还发生过落水溺亡等悲剧。有鉴于此,自2013年起,单老师就和家人商量,腾出自家住房,兴办公益性文化弘扬场所宝德书院,取“人间至宝是有德”之意,服务更多的乡村家庭。
人间至宝是有德是这个家庭的祖训,家族一直以热心公益闻名乡里。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她家五口人,本就挤在四间平房之中,但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地学习平台,她却感觉自己非这样做不可,虽然住得更加拥挤,但她们却丝毫不以为意。书院开办以来,这个家庭先后投资20余万元,筹建多媒体教室一处,阅览室四处,自筹1.7万册图书,空调、音响、数字设备较为齐备。每天工作之余,她就和家人一同致力于服务乡村儿童的教育、扶助工作,让乡村的孩子们在这里学有所乐,学有所成。每个周末和寒暑假,这里又是乡村文化的乐园,弘扬国学,学习特长,努力打造乡村文明实践阵地。
为了提高孩子们假期学习兴趣与质量,她常年如一日,努力把宝德书院打造成孩子们假日生活的乐园。身边的同事们在得知单老师的事迹后,纷纷前来义教,他们得空就靠在书院里,共同协商书院发展事宜,共同打造精彩课堂,每天这里的歌声与欢笑声不断。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增长舞蹈、音乐、武术、书法等才干,全面提升乡村孩子们的素质。
宝德书院以“人间至宝是有德”作为书院的训语,将“崇文、敬德、尚礼、弘毅”作为书院的发展宗旨,以“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做为书院孩子们成长的的座右铭,努力将书院打造成当地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天天感悟经典,践行公益,每天在快乐之中,沐浴着经典的神圣,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引领孩子们闲暇阅读与写作方面,她也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与尝试。她积极筹措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并且为当地500余名学生免费办理了借书证,并义务指导他们阅读且写好读书笔记,每天这里开放借阅图书,在她的引领下,乡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去年的世界读书日,她应全国妇联及中宣部的邀请,在当地展开了系列亲子阅读示范活动,邀请本地一百多个家庭及亲子教育专家、学者来到书院,开展示范阅读,在中央媒体广泛报道,引发良好社会反响。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她与知名作家叶萱、山大教授刘悦坦等人共同参与省妇联“书香飘万家,家庭共成长”亲子阅读主题活动,她在现场和省妇联王淑萍副主席视频连线,和全省观众现场汇报书院近几年在乡村家庭亲子阅读方面的经验,在更多范围内影响更多的人,传扬乡村亲子阅读理念。
公益不易,而她更可贵的是长期坚守。从书院成立至今,她在每天正常上班的同时,将自己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乡村孩子们的教育上。每周一至周五,过午放学后,她将孩子一路诵读经典带回家,引领他们写作业、练书法及各类特长,等到家长下班后安全接回家,实现了管理的无缝隙。
每周六上午,她结合时令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每个周日和寒暑假,孩子们全天在这里诵读国学经典、学习各类特长,满满当当的安排,让孩子们在快乐之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这种模式解决了乡村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在乡村搭建起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而长年的坚持之中,她也付出了太多的光和热,她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倾注在身边孩子们的身上,自己的孩子却顾不上管理,身边的家人都责备她,面对这些,她深感愧疚,然而,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她又一如既往。
2014年起,为了更好地扶助孩子们,她和家人一道,白天投入课堂教学和书院管理工作,空余时间则承包了十几亩农田,辛勤劳作。这样连轴转的做法,最终导致她在讲台上倒了下来,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让她几乎直不起腰。而她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硬是坚持着来到课堂,不给孩子们落下一堂课。她坚持在教室上课的身影,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同事和学生们,大家心中默默都给她点了个大写的赞。
知行合一,传递教育正能量
知行合一是她的执教理念,多年来,她在深化书院教育引导工作之余,她主动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尽己所能捐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她还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共建工作,主动担当社区的文化宣传员,以身作则践行“孝诚仁爱”的社会公德,为社区居民宣讲四德文化。多次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娱活动,在这样悉心的编导之下,社区系列文艺演出异彩纷呈,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努力践行一名新时代教师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例如在元宵节到来之际,为了继承元宵灯会这一优良传统,她便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每年都组织系列传统文化活动,灯会上,既准备了丰富多彩、传统经典的灯谜,又介绍了关于元宵、灯谜等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孩子与家长们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引起良好社会反响;社区文艺建设她也积极参与其中,引领学生带动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广场舞、太极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组织多彩社区文化演出等等,让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社区因此更加和谐。
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她号召乡贤积极参与重阳节敬老活动。在每年重阳节,她就与村中贤达一道,自编自导自演乡土文艺节目,为老人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弘扬文明,既让孩子们在实践之中,锻炼了自我,提升了综合素质,又让敬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在乡村生根发芽,去年已经是九届重阳节庆典,而今这里重阳敬老风尚已经蔚然成风,这里天天都是重阳节和敬老日,带动乡风更加文明向上,让经典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精神力量。
公益如灯,奉献如歌,在她的带动下,全家都成了志愿者,受她们的感召,当地许多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引领孩子们的成长。在服务当地家庭,推介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她还面向全国大学生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吸纳全国各地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公益担当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来到书院进行义教,与孩子们阅读经典、快乐实践,共度美好的假期,为大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广阔的乡村发展平台。仅去年暑假,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蒲公英公益服务团、武昌理工学院寻梦队等三支团队近百名大学生志愿者先后从全国各地来到当地支教,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推广经典文化和全民阅读,提供更好的服务。她积极对接当地团委组织,在当地建起了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社会实践基地,引领广大大学生朋友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共建,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公益榜样的引领下健康成长。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将自己在传统文化弘扬方面的具体做法提炼成可复制的模式,在当地爱心人士的协助下,已在附近乡村建立分馆六处,为更多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本市的文明宣讲员,工作之余,她的足迹踏过鸢都大地的许多学校、工厂和田间地头,在更大范围内传扬当代教师扎根乡土、弘扬国学、推进全民阅读的点点滴滴,影响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每场报告都让现场的听众感动不已。
全家动员,疫中大义有担当
2020年,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民动员筑牢基层防控的坚强防线。她在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为疫情防控贡献一名教师应有的力量。她不仅号召家人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投身基层防控工作。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报名参加了志愿者,与丈夫和孩子一起,共同参与村里的防控工作。积极捐献桌凳、口罩和取暖器等基层防控物资,协助村里卡点的布控工作。同时她们全家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病毒防控知识,提高村民健康安全意识,主动参与村里的防控执勤工作,在卡口值勤,认真登记往来人员信息,她们协助村委会挨家挨户为村民发放捐赠防护口罩和手套、消毒片等等爱心防控物资,乡村志愿服务传递爱心力量,筑牢防疫底线。由于她们的带头作用,小小的村居形成了人人参与,争当志愿者的向上氛围。包括大连连山产业集团、高密市连安劳保、昊霖劳保等等单位和个人都积极行动了起来,尽己所能,捐赠基层防控物资,确保村庄安全。
她积极响应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主动学习各类线上授课本领,对接大量的线上资源,给家长孩子们分享。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线上课堂、线上阅读交流等活动,利用好书院的线上教育平台,通过直播、公众号、微信群等形式,向身边的人宣传防控知识,做好坚实后盾。她还注重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家庭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微信群与家长及时进行交流互动,传递先进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孩子解决一些难题,这次疫情,家校合育正当其时,她觉得自己辛苦点不算什么!
扎根乡村,教育代表服务基层
单老师扎根乡村,投身公益的做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2017年1月她荣誉当选为潍坊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18年1月又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身份的变化,让她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一名基层教育人大代表,她努力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神圣理念,恪守代表“社情民意”、“为老百姓说话”的原则,围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实际,切实做好一名教育代表的神圣职责。
2018年,经过她长期对于教育一线的调研,针对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现象,她通过闪电新闻、大众论坛等形式广泛征询意见,形成了“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建议,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省教育厅在回复中,对此表示高度关注,下一步将在源头上加大管控力度,有效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结合她正在实施的亲子阅读乡村推广活动,她与志同道合的代表们广泛调研与科学论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可以复制的模式,整合更多的乡村文化资源,争取让更多的乡村孩子受益。近年来,无论是在参会期间,还是参加视察、调研座谈等等活动时,她总是特别关注有关社区发展、孩子健康等方面的议题。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她先后围绕亲子阅读、社区家庭教育、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校园欺凌等主题提出相关建议多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更好地履行一名教育代表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一花引来百花香,单老师扎根乡土,服务乡村的做法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发现并推介后,引发良好社会反响。其事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大众日报等等多类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被拍成两部院线电影和多部微电影,在全省十七地市及多所高校多次巡讲,影响了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她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等八项国家级荣誉,潍坊市教体局授予她立德树人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12月12日,在京西宾馆,她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获得“都是好样的”的最高评价。荣誉面前,她感觉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巨大了,为此,她时刻提醒自己,将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今后继续扎根乡村教育这方热土,致力于乡村文明,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履行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教育代表的神圣职责,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不辜负党和人民对于自己的信任和厚望。
编辑: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