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幼教园地),陪伴了我25年的工作历程,让我觉得她就像我的亲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抚慰着我的初心和执念,牵引着我在幼教岗位上的所有记忆和深情。
依稀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老园长带着全园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的情景——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园长声情并茂地朗读《山东教育》(幼教园地)里的文章,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解其中实用的教育方法及有意思的游戏活动。大家则针对老园长抛出的教育问题,畅谈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每周的业务学习,是我获取知识、点燃希望、业务成长的快乐时光。《山东教育》(幼教园地)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妥妥的纯干货,如一座座丰富的宝藏,时时吸引着我,让我迫切渴望每周的业务学习。
后来,我开始在园里的图书馆借阅《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每一期杂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每一个栏目里的文章都让我受益匪浅。为《经验荟萃》中的教学好方法、教育小妙计所折服,又常常被《教育叙事》中的小故事及《幼教人心语》中的教育情怀所感动……看到好的内容,我如获至宝,认真摘抄,动手入脑,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我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不断获得提升。一次次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对《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更是爱不释手。至今,我的家里还保留着整整齐齐的《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摘抄笔记。这些既是一份难得的经验,又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更是我业务趋向成熟的催化剂。
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读过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教师,按部就班地备课、上课,十年后,她依然是一位教师。假如这位教师,十年里,她不断备课、上课、写反思、写教育笔记,那十年后,她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督促着我养成坚持撰写教育反思、教育笔记的习惯。这一习惯让我多年的工作有了积累,有了沉淀,更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把好的方法用于实际的班级教育活动中,让我常常有一种干劲十足的感觉。
慢慢地,我萌生了自己也要写作、投稿的欲望。于是,我认真研读《山东教育》(幼教园地)的相关栏目,准备素材,形成文字,鼓足勇气积极投稿。每次投稿,对我来说,都是不断学习、积累、成长的过程。有时,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这本专业性强的省级刊物上,我真的是感到“无限光荣”,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在工作中追求进步。
不断地阅读、学习与成长,使我对《山东教育》(幼教园地)的眷恋变得愈加深切。摘抄《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中《管理之窗》《经验荟萃》《家园双通道》《活动案例》等栏目里的文章,我不断从中汲取精华,锻炼能力,践行着“立志为幼教奉献青春”的教育初心。汲取《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中的金点子、好办法,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迸发出无限的力量,我充分感受到了“工作着、收获着、快乐着”的职业幸福。
对于我来说,《山东教育》(幼教园地)就像是我眷恋的一位长者。我对她有一种亲情的眷恋,更有一种生命成长的眷恋,一种相伴着实践人生信仰的眷恋。25年来,从青葱岁月中的悄然相遇,到日渐成熟后的眷恋愈深,我的心始终牵挂着《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每一期杂志的到来,都带给我无限的愉悦。
再忆初心,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幼教这个职业,更庆幸能有《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与我相伴。25年的眷恋与相伴,我和《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一起成长着。在《山东教育》即将迎来创刊75周年之际,衷心祝愿《山东教育》(幼教园地)越办越好!
( 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中心幼儿园 张娟)
作者:张娟
编辑: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