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山东教育》的美好
发布时间:2020-12-17 09:45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王晓燕 A+A-
-分享-

人生中,与《山东教育》(幼教园地)的遇见,是一种美好。

初见,发现学习的美好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小孩子,喜欢带着一群孩子到家里吃饭。七八岁的我,就曾抱着刚满周岁的邻家小孩儿,喂他喝香喷喷的米粥。村里比我小的孩子,几乎都曾在我家吃过饭,不管家里做的是什么,吃饭的时间,家里总是充满了热闹的童声。村里的大人找不到孩子时,就说:“到村东头老王家去找吧。”带着这份对幼儿的原始且真挚的爱,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了一串的幼儿教育专业。

2000年9月,幼师毕业的我,豪情万丈地走进幼儿园,怀着一腔热血,我在心里呐喊:“幼儿园,我来了!孩子们,我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大显身手,恨不得能改变世界、改造地球。

很快,我就在与孩子及家长的几个回合的交锋中败下阵来。我发现,班级管理并不是“小菜一碟”,几十个孩子完全不听我的指挥,并没有邻家孩子那么乖巧。而家长,也不再是邻居大叔大婶,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审视与挑剔:“这么个小丫头,自己还没有长大吧?是不是大孩子哄小孩子?”心高气傲的我在别人的怀疑中,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的爱。我感觉像是迷失了方向的信鸽,不知道该往哪里飞翔。园长找到了我,交流中,听着园长温柔的声音,我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一股脑儿地向园长诉说小时候的梦想和现在的困惑。园长轻轻地拥抱着我,说:“小王,我送你一个礼物吧,相信你会做得更好。”园长所说的礼物,就是一本1999年4月的《幼教园地》【《山东教育》(幼教园地)原刊名】杂志,里面有同敏、爱青老师的文章《与家长沟通的五个原则》。我至今还记得文中写道:“教育观念明确,沟通态度端正,角色定位恰当,注重个别化,形式方法灵活多样。”牢记这“五个原则”,我慢慢学着和家长交流、沟通,先是照着葫芦画瓢,用小本子记录下想和家长说的话,接完孩子后,再像放电影一样,回想自己哪一句说得对,哪一句说得好,哪一句说得不妥当……我认真学习着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努力做到艺术地表达,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开展家长沟通工作,学着用自己的专业去赢得家长的理解和尊重。渐渐地,家长们对我的称呼变了,从“小老师”变成“小王老师”,最后变为“王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山东教育》(幼教园地)带给我的美好。

渐识,发现写作的美好

成为“王老师”的我,爱上了《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我的大包里总会放一本杂志,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看。沉浸在《卷首篇》中的经典语词,思索其中的深意;汲取《经验荟萃》中的有益经验,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把《游戏与玩具》中的具体方法拿来就用,在实践中加以改革与融合;体会《家园双通道》中的家长工作心得,边学习边实践边感悟;想象《幼教人心语》中一位又一位姐妹在幼教岗位上坚守的形象,汲取爱的力量和向前奔跑的勇气……

就这样,一天天看着《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一天天与《山东教育》(幼教园地)相识,我想,我可不可以也在我喜欢的杂志上发表文章?我端端正正地誊写稿件,认真地在信封上写上“济南市南圩门外街8号《幼教园地》编辑部收”,虔诚地把投稿信件放进邮局的信筒……自此,我开始了望穿秋水的等待,像极了情窦初开的毛头小伙,羞涩而又勇敢地表白,忐忑而又迫切地期待回应。很幸运的是,我的文章《我是谁》居然发表了。尽管只是千字左右的“豆腐干”小文,但这足以点亮一个新入职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梦想。狂喜的我,将杂志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几个小时后,“老王家喜欢哄孩子的那个闺女成作家了”的消息就迅速传遍了村庄。天知道,我离“作家”的距离可能有着不可逾越的十万八千里,但村里的叔叔婶婶们却无比坚定地相信,我必定会成为一名作家,而且还是一名会哄孩子的作家。那些当年曾“追随”我的“小豆丁”们,更是无比崇拜地看着我。真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一篇篇文章陆续在《中国教育报》《早期教育》《烟台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我也因此慢慢地沉淀下来,喜欢上了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那些生命中感动的、平凡的、美丽的瞬间和永恒,都成为我文字记录的内容。与《山东教育》(幼教园地)的渐识,让我发现了用写作记录教学的美好。

相知,发现共同成长的美好

光阴且含笑,年华渐结香。20个年头过去了,已经成为业务园长的我,经常整理幼儿园的书柜。那一年年的《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像一排排装备齐全的士兵,蓄势待发,闪闪发光。看着这些杂志,我就感到了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喜欢在老师无助或者迷茫的时候,送上一本《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我也喜欢在老师取得成绩时,以《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为奖励。我相信,读《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会让我们每个人获得智慧与力量。比如,今年春,全民抗疫时期,我把3月的《山东教育》(幼教园地)卷首篇——《安静的力量》推荐给全园教师,让大家在学习中积蓄无声的力量。同时,也把“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如何实现互推”的话题抛给老师们,组织大家展开讨论。随后再阅读《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的话题分享,从不同老师的见解中,反思自身,在集体教研中提升我园一线教师的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就这样陪伴着我和老师们共同成长。在时光的长河中,她是伴随我们长大的亲密朋友,更是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

此刻的我,手捧飘着墨香的最新一期《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仿佛看到了编辑老师们审读、选稿、编辑、校对的身影。我不知道,每一期杂志的发行要经过多少道工序,也不知道,我所品读到的这些精美文章,背后有多少人付出智慧和汗水,但我知道,相识的、不相识的朋友都因《山东教育》(幼教园地)而携手共进。每一期杂志上的那些作者名字,都会通过文字的表达,化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身影支持着我,并一起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收到每一期《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我内心充满愉悦与向往,还有踏实与释然。遇见《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从相识到相知,我们所有人,一起发现着共同成长的美好。

(山东省莱州市文昌中心幼儿园 王晓燕)

作者:王晓燕

编辑:王煜玲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