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走在玉兰花芳香郁郁的校园小路上,手拿着从山东教社育社寄来的一封信,既倍感亲切又是如此沉甸甸的。内心如小鹿乱撞般地忐忑,心想难道是我寄出的稿子被《山东教育》录用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录稿通知映于眼帘,当时真有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觉。看着抽芽的杨柳、笑开的玉兰、满目的春意盎然,真是“忽如一夜东风来,银花朵朵满树开。素娥个个笑颜开,幽香淡淡沁心怀”。
感谢你———《山东教育》,让我不断前进。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精益求精地写稿,一遍遍地斟酌修改,三个月的等待,当收到山东教育社的录稿通知时,瞬间觉得这都是值得的。一个好的教育杂志可以给国家教育带来好的教育氛围,可以给教师带来指路明灯,可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代教育改革重视的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正好也切合了《山东教育》的用稿理念。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身上肩负着农村教育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的辛苦与快乐、探索与收获,通过一篇文章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与他们进行精神对话,让我了解更多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升华。
感谢你———《山东教育》,让我不断充实。你的版面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趣,理念超前。“教改风景线”让我沐浴新课改的春风;“管理之道”让我踏进名校的大门,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体验他们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叙事”给了我智慧、感动和教育灵感,学到了如何管理班级,怎么关爱学生……三十年来,给我帮助最大的版块———“教学版”更是内容丰富,该版块从不同学科的教师的需求分学科设立不同的小版块,让每一学科的老师都受益匪浅,小至名师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大至名师的成长历程都有所涉及。在这里,我认真阅读每篇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仔细咀嚼,感觉精彩的不仅仅是语言和组织的思路,更是这些名师思想深处的人文思想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教学版”还为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指明了方向。
太多的感谢在心底徘徊,感觉必须写点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感谢。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正值《山东教育》创刊75周年,首先祝《山东教育》生日快乐!感谢《山东教育》一路相伴和教导,你是我的良师益友,从相识到相知,三十年如一日,你一直与我相伴,是你把教育的真谛默默向我传授,你的许多教学经验、教育案例、优秀教学设计被我借用到课堂上,很多教学中的疑难困惑在你的帮助下迎刃而解,教学效果越来越好。茶余饭后,和同事们谈起繁多的教育刊物中对我们教学帮助最大的,我不假思索地推荐了你———《山东教育》。在我的推介下,一些年轻教师也开始关注和阅读《山东教育》,默默地从你身上汲取营养。
在一本杂志后面有许多工作者支撑,他们兢兢业业,在浩渺如烟的投稿中进行审核,创造出一个品牌。正是通过《山东教育》一代又一代编辑人的辛勤努力,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搭建起了让教育工作者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活到老学到老,感谢《山东教育》背后编辑老师们的付出和关怀。
感谢你———《山东教育》,祝刊物越办越好,刊发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弘扬优秀的教育文化。祝刊物拥有更多的读者,成为广大读者心中的一面旗帜。
(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小学 郭德宏)
作者:郭德宏
编辑: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