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逆旅,余舟一芥,摇曳在广袤的天地之间,或任之风浪吹至九天,或借之以帆扶摇直上。人生不过一芥之舟,航行于天地茫茫之间。在此征途上,不断相遇与陪伴,才使得自己不至于迷失航向,终而驶往充满希冀的前方。身为教师,教书育人如同在茫茫海上不断摸索前行的船帆,前方满是挑战和未知。还好,我与《山东教育》相伴,如同指针定我心帆,如同风帆助我前行,有多少瞬间我都会慨叹,幸好有你相伴。
所谓“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有《山东教育》一起陪伴的日子,让我觉得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清楚地知道我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是要让他们懂得成长的道理,体悟成长的真谛。都说教师对于学生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灌溉,我所希望的也是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用心浇灌,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笔直成长。但也有很多时候,我会怀疑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是否会有一些价值观念让学生造成误解,或者是通过我的教学学生无所收获……每当我有这种迷茫彷徨之时,我都会翻阅或是回忆《山东教育》上面的内容,真的如同在我航行将要失去方向时,有一股力量又将我带到正确的航向。每次阅读都像是与这么多优秀的教师进行心灵畅谈,一起分享教学心得。经过这样的一场场思想与心灵的谈话,我会觉得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不是所有的老师在教学上都可以举重若轻。这也让我明白,教学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后,一劳永逸,我们同学生一样,也是在不断地成长和完善自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断提升自我,进而以更加优秀的自己去教育和引导我的学生,哪怕有时迷茫,心有信念便前路坦荡。因为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不是孤立无援或单枪匹马,有《山东教育》相伴,与如此多的优秀教师一起战斗便会更加坚定。
人生难求一智者或贤人,有时如坠烟雾,若得一知音指点便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韩愈为贾岛研磨“推敲”,成就“僧敲月下门”的生动;俞伯牙心有高山流水而奏,钟子期从琴声中感知高山流水的默契……于我而言,《山东教育》就如同我教育教学路上的知音,总是能感我所想,解我所难,“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地陪伴与帮助。仍清晰记得2012年刚毕业,我被分在一所联小,由于当时教师缺乏,我被分配执教并非我专业所长的英语,初入社会的迷茫与无助一并向我涌来。或许是因为光明总是脱于最暗的夜,我偶然间翻阅《山东教育》,发现上面有一些优秀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案例和英语教学技巧,便试着摸索着学习和尝试,慢慢地驾轻就熟。直到现在,我清楚地知道,在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背后不仅只有自己的付出和坚持,更有《山东教育》的陪伴和启迪。《山东教育》总是给我更多思考的方向和方式,并不只是囿于教与学的刻板模式,而是更多地去多方面思考我与学生的相处,或是学生思想以及品德上的成长。《山东教育》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也会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面对学生们的问题或困难,我更喜欢以朋友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学生间的矛盾,我更提倡他们站在彼此的角度去理解和考虑;教他们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长幼间的理解尊重、家人间的和睦融洽……面对个性各异的孩子,在他们身上散发的青春朝气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始终在感染着我。很多时候,我更相信我们是相互学习的关系,他们新鲜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我的观念,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也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我的教学和陪伴。所以,很真诚地感谢《山东教育》如同良师益友般的启迪和陪伴,给我提供了更快更好的方式去了解和教育学生。
要时时感谢生命旅途中的遇见和陪伴,尽管旅途艰难,可我们总能收获到许多的力量和支持,而这些陪伴和力量,与我们一起绘成生命中一抹亮丽的色彩,让旅途之帆顺利远航,助我们到达所希冀的彼岸。感恩《山东教育》的陪伴,让我旅途不难,风景绚烂。
(山东省沂南县张庄镇中心小学 郑红杰)
作者:郑红杰
编辑: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