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从《山东教育》杂志上获悉杂志创刊75周年的喜讯,心中喜不自禁:75年来,《山东教育》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教师从讲台新秀成长为教坛中坚,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校长、局长;从平凡琐碎的课堂内外孕育出坚定的教育信念……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是《山东教育》杂志,正是它的引领让我不断砥砺前行,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县级名师。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每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就是阅读一些消遣型的杂志,对教育类的杂志从未正眼看过。一天上午,我从同事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本封面精美的杂志,以为又是一本不错的消遣型杂志。结果,我拿起来一看,竟是一本来自沂蒙革命老区的教育期刊《山东教育(小学版)》。也许是出于好奇,就随手翻阅起来,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它那精美的编排风格、逻辑论证严谨的系列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细细阅读之后,才知道这是一种高雅纯正的教育学术期刊,它能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十佳期刊”,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订阅《山东教育(小学版)》杂志,而且每期必看,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精品栏目,如“卷首语”“杏坛星座”“教育论坛”“管理之道”“教育叙事”“语文教法与学法”等,在阅读中感悟教育的真谛,把握前卫的理念与思想……每次学习后,我总是把很多老师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认可,对《山东教育》的喜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一段时间后,我竟产生了向《山东教育》杂志投稿的念头,甚至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能出现在杂志上。
有一次,我经过精心思考筹划,将自己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在布局上进行合理架构,几番斟酌,写成了一篇题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冷思考》的文章。写完后,我又细读了几遍,直到自认为已经修改得差不多了,才邮寄出去。就这样,我的心血之作跨越了千山万水,送达了《山东教育》编辑部。然而,投稿之后,这篇文章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我又投了几次稿,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以至于让我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对《山东教育》渐渐失去了信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敢向它投稿了。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不断实施,落实“语用”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师的一种共识,但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对“语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把握不住“语用”教学的训练点,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用”教学。因此,我从“语用”是否用得了无痕迹、是否用得合乎情理、是否用得合乎时机、是否用得生动具体四个方面对当前的“语用”教学提出了追问,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破解的方法,写成了一篇题为《基于“语用教学”的四个追问》的教学论文。写完后,我又细读修改了几遍,直到满意了才投稿给《山东教育》编辑部。投稿之后,我很快就忘了这件事,对它也没抱多大的希望。但这一次我猜错了,这篇文章竟发表在2016年第12期的“语文教法与学法”上,杂志上也第一次出现了我的名字……
前段时间,我发现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故事类课文(童话故事类、神话故事类、寓言故事类、成语故事类、伟人故事类和一般故事类)在各册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类课文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学生也比较喜欢阅读。但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对故事类课文“阅读价值”把握不准,致使故事类课文教学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课堂牵引化、内容碎片化、拓展过度化、教学模式化等问题。因此,我针对故事类课文的特点、阅读价值及教学取向,确定了适宜的教学策略,即:感受故事波折,丰富想象能力;立足学段目标,彰显教学价值;渗透写作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发掘言语秘妙,提升表达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挖掘故事类课文的“阅读价值”,并把这一想法写成了文章《故事类课文教学“阅读价值”的冷思考》。写好后,我再次投稿给《山东教育》。对于投稿的态度,我是持之以淡然,没有任何功利之心,自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其实,我更知道这是一本以质量取胜的优秀杂志,虽然自认为写得不错了,但能否得到编辑老师的认可,我没有任何把握。
没想到,投稿后的一天,我又一次惊喜地收到了《山东教育》杂志社寄来的2019年第12期的样刊。可以说,像我这样一位极其普通的小学教师,名不见经传,只不过是很注重平日的教学积累与思考,却能得到编辑老师的认可,自然倍受鼓舞。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既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鞭策;那一刻,我的心在九天翱翔,似乎飞出了胸腔;那一刻,我对《山东教育》又多了一份信心,写作的热情更加饱满,创作的欲望更加强烈。
我想说,《山东教育》杂志的编辑老师,每天都在用心地帮助每一位渴望成长的作者,因为期刊的一贯的宗旨和初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教学写作能力,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天不老,情难绝。《山东教育》杂志,我愿与您一路同行!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叶枚举)
作者:叶枚举
编辑: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