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相伴 有你真好 ——感恩《山东教育》带给我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0-12-17 11:22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李凤武 A+A-
-分享-

我与《山东教育》结识已经十年有余,一路走来,我非常感谢能与她相识,感恩她带给我的智慧。

岁月匆匆,从教已二十年有余。我刚入职时信心满满,认为倾自己所学,定会使学生乐学且成绩斐然。刚开始的两年还比较顺利,可是后来越教越觉得力不从心,发现让学生学起来并不是光讲课传授知识的事,还面临着如何让学生主动学而且学好的问题。其他老师也有同感,对有的学生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不服管教”,而且这样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增多,老师倍感头疼,越努力备课,学生认真听的反而越来越少,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次去外校听课,在评课室随手翻看了一本桌上的《山东教育》。这种杂志其实我校也有,心里认为没什么新奇一直没认真看过。这次耐心一读,立时被里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吸引了,不知被什么魔力冲开了头脑,从前的困惑立刻迎刃而解。不是学生不听话,而是学生接触面广了,我们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没有跟上前进的步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顿悟吧。从此,我与《山东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每次拿到《山东教育》,总要浏览一下它的总体设计:有关教育的、教学的、校园文化的等等。我看的惯例是从第一页开始看,不放过任何一篇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有一篇文章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它发表在2018年9月份教学版块中的教学与教法中,题目叫《解腕刀、花枪、大石头》,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副标题中表达得很明确: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解读林冲的反抗意识。里面探讨了林冲的隐忍度和走上反抗道路的时间的界定。读后很受启发,原来,名著课文也可以这么教。

作为一名乡镇普通的教师,因条件的限制,很需要充充电。工作之余,我的目标之一就是多读读书。学生看过的,我尽量要读到,否则没有底气。《山东教育》杂志中发表的文章我反复阅读,细细品味里面的语言。发表的教学纪实我反复模仿,细细探讨里面的精华。我拿到杂志后很是享受书上散发的墨香味,急不可耐的想看看又有了哪些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名师名校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给我提供了及时的帮助。

我觉得《山东教育》就是一个窗口,通过它,我看到了窗外美不胜收的景色,说《山东教育》是我的导师一点也不为过。我与《山东教育》一路走来,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把教育工作干得更好,只有不断学习,借鉴别人的智慧,才能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中学 李凤武)

作者:李凤武

编辑:王煜玲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