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学校要普及校园种植,大力开展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参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
因此,我省部分学校在已有劳动课程基础上,继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互动和体验中感受劳动教育之美。下面,一起随鲁教君看看这些学校的开展情况吧~
济南市南山区二仙小学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种植的辛苦和乐趣,济南市南山区二仙小学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在了校门口,在学校门口开办了“农趣园”,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劳作的辛劳和成就感,种下热爱劳动的种子。
青岛市城阳街道大北曲小学
在和美校园里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柿”香、海棠香,飘散着秋天最后一丝秋意,青岛市城阳街道大北曲小学充分利用这一校内资源,开展具有和美味的幸福采摘劳动课。学生们登上梯子,采下一个个柿子、一颗颗海棠、一个个石榴,体验着采摘的快乐,收获着劳动的幸福。
安丘市渠丘小学
安丘市渠丘小学专门为学生在教学楼楼顶了开辟种植空间。在做好安全防护和教育的前提下,组织4—6年级学生开展快乐种植活动。学校以中队为单位划分种植园,包干到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专属菜地。整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捉虫、收获等劳动全过程课程化实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每次采摘收获后学校还组织手抄报、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楼顶“小农夫”项目成为了学校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
威海市千山路小学
威海市千山路小学以田园教育实践基地为载体,持续走好一条以“生态”为主线,以季节性蔬菜种植有效、学生劳动参与适度、实践课程开发合理为辅线的基地建设路子,不断丰富基地的蔬菜种类,拓展花卉、中草药、果树的引进与种植,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双脚踏进泥土中,师法自然田园,体验劳作乐趣,感悟生活情趣。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是一所坚守着劳动教育多年的学校,从2016年“开心农场”到2020年“田园农耕”,高村中学的劳动教育实现了从1.0时代跨入2.0时代。“田园农耕”劳动教育,就是以“田园课程”为主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确定课程理念、目标、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从基地构建、学科课程、主题活动和劳动评价等四个维度整体规划,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从单一的田园课程走向劳动课程的立体化建构,从重视情趣的获得走向重视劳动精神的培养,从强调体验走向深度学习,从活动走向课程的新跨越。
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
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是一所地处黄河滩区的偏远乡村小学,该校以乡土资源为依托,创造性的开设了“乡村田园”课程,让课程“激活”课堂和教学,进而“激活”学生们的学习和思维,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还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物、数学知识应用到田园课程当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实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无缝衔接。
泰安市孙伯中学
泰安市孙伯中学经过多次考证和研究,在校园内开垦了空地作为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并平均分配到各班,由各班分别管理。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种植、浇水、施肥、除草、松土,一丝不苟。
孙伯中学还对校园内种植的果树开展了认领活动:即综合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有机会给果树命名并负责它的日常养护,收获季节甚至可以自助分配其果实。由此以来,果树都有了自己的小主人。
编辑:冀春鑫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