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厅发布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的通知》,制定了15条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并于2021年4月15日开始施行。
一名中学教师的感触
山东省教育厅在广泛征集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十五条”),本规范发布得应时、应势、应心。
规范十五条的发布,全省师生可谓引领而望、翘首以盼,此政策对基层来说似久旱逢甘霖,沛然莫能阻滞。然观望者有之、狐疑者有之、期待者有之,习以为常态文件者亦有之……
教育改革,需要魄力、需要情怀,给山东省教育厅点赞。那政策落地的阻力来自哪里呢?办公室的老师说,阻力来自功利。观点不一定全面,但也说出了心声。
每一个决策,都会引发无数的心浪。而心浪不在同一个频率,就难以共振。放眼全国,当前教育都是深陷于内卷和家长焦虑。
内卷,主要是行政部门和学校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各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一地区各学校之间为了所谓面子,卷入了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造成了时间消耗、强度内耗,形成了“剧场效应”。就像最初全省都不补课,当有一所中学开始疯狂的补课的时候,它周围所有学校,都会迫于升学压力,屏蔽自己的生源质量,纷纷开始跟着补课。当所有人都开始补课的时候,整体成绩有了些许的提升,那么录取分数线也跟着水涨船高。对于学生来说,付出的努力更多,录取率却并没有得到提升。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那么,中间的受益者又是谁呢?整个教育群体就像是原地踏步走,变化的就是单位时间内原地踏步走的频率加快了,最后憔悴疲惫的还是教育群体和受教育群体。
焦虑,主要是家长扭曲的教育成才观。盲目的望子成龙,忽视教育规律,主观上用放大镜看自己孩子的材质,一味地追求高分名校。如此形势下部分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之间形成了功利共同体,而这种功利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的焦虑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某些方面倒也无可厚非。当教育的主战场内卷,唯分数论只能加剧家长的焦虑,因为他们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最后却收获了原地踏步走。
看一下某些学校真实的作息时间表,就能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一些问题,首先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压强——考试的密度、作业的数量、节假日周末的补课,其衍生的问题,就是近年学生心理问题高发。其次是教师的工作幸福指数和生存质量。大部分老师,如果是班主任,在校时间每天平均在12小时左右,而且还有晚自习值班,周末无休,或者单休,休的时候还承担全年将近一半周末的社会性监考任务。如果心无主宰,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受伤的不仅仅是可见的肉体。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侧重知识之“教”越来越多,而关注心灵之“育”却在逐渐萎缩。孩子天性喜欢嬉戏游玩,在人成长的春天,就像是草木刚刚萌芽的时候,让它舒展的生长,很快就能够枝条畅达,而如果受到了催压很快就会枯黄。歌以咏志、诗以宣情、礼以显仪,人性是本于人的基本属性。无视人的精神属性,一味的知识灌输,孩子就成了“机器人”。保证孩子的体育活动时间,宣泄孩子心中的郁结;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发孩子心中的志趣;指导他们读书,不仅能把孩子目光引向窗外,而且也能提升孩子的智慧和境界。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的终极。当然,学校教育不关注分数是不负责的,以分数论英雄更是不对的。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这段讲话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不仅成为刷屏金句,还让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火”出了圈。《面对面》专访了这位被网友称为“两会期间最火的网红校长”。面对记者,唐校长如是说“我说的是常识,怎么就火了?”
网友们一片羡慕,这,又是别人家的校长。这个现象却值得教育工作者集体反思。
两会期间,习总书记面对“唯分数论”和家长们的焦虑,语重心长的说了一段话:“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行的。”
面对家长的期待、孩子的成长、国家的嘱托,任重而道远。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规范办学十五条,承上不负国家嘱托,启下不忘提质减负。无数的孩子和教师、有教育情怀的教育主管领导都是这个政策的坚定拥趸。一颗心动,会引发无数的心动,规范办学十五条温暖了我,牵动了众人的心。更期待“规范办学十五条”稳步落地,让我们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的一百周年献礼。衷心祝愿山东教育硕果累累,再续辉煌,谱写新的篇章。(来源:山东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山东教育发布”)
编辑:王煜玲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