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山东 > 正文
“双减”一周年系列访谈
以优质课程为“双减”蓄能
发布时间:2022-08-15 14:2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张桂玲 A+A-
-分享-

  本期主题:“双减”下的课程建设

  本期嘉宾:济南市长清区教体局局长王少辉、莒南县第一小学校长王立华、威海市文登区峰山小学校长刘爱芳

  以“多样化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记者:“双减”之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更为迫切。这就需要学校具备更充裕、更多样、可选择的课程资源。现有情况下,应如何解决学生成长需求与校内师资不足的矛盾?

  王少辉:济南市长清区各中小学充分发挥地处大学城驻地的优势,发掘周边“高校富矿”,与高校达成了“共商、共建、共育、共享”的“1+N”校地合作模式。除基础课程外,学校的社团课程邀请家长全面参与设计与实施。学校课后延时的特点是“家校合力,共筑5+2”。课后延长的两个小时分为两个时段:一个时段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及课内延伸阅读时段,另一个时段为社团课程时段,有的学校90%的课程为高校家长携研究生担任主讲教师,为学生打造堪称“神助攻”的“最强天团”。

  社团课程邀请博士家长们走进学校,担任“团长”,为孩子们上课,用家长们的专业知识服务学生的生命成长。学校设置了“大人文”“大科学”“大体育”“大艺术”等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赞誉。同时,社团课程也为高素质研究生提供实习平台;高校博士家长们担任主讲教师,学校教师辅助社团的过程也是个人再成长、专业再提升的过程。

  目前,长清区教体局正在与驻地12所高校沟通,共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各高校教师、课程、志愿者等资源优势,结合“行走的课堂”课程,拓宽课后延时服务领域,将课堂搬到周边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科技馆,以更高的视角、更宽的领域带给学生课本上学不到、不同于基础课程的内容和体验。

  校本课程为育人目标服务

  记者:学校课程结构的多层化和课程内容的开拓,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但学校课程必须围绕育人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架构,才会真正助力“双减”落地。对此,您怎么看?

  王立华:课程提质,提升课程领导力是关键。提升学校的课程规划能力,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好开精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优质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与育人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一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实验区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实验项目,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制定学校课程方案。立项省规划课题“小学‘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和省教研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

  另一方面,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发精品校本课程:“入学课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毕业课程”为青春开启新的篇章;“研学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阔视野。我校分年级确定统整项目课程主题,例如,三年级统整项目课程《饮料与生活》,通过“饮料之文化”“舌尖上的饮料”“设计与展演”“百变秀”4个子项目,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好课程让童心“安然栖居”

  记者:新课标下,课程实施将不再是单一教学,而是综合体验和学习。“双减”减出来的时间,应如何更多赋予其生命成长的内涵?

  刘爱芳:好的教育是教师和家长肩并肩,好的校园是每颗童心都能安然地栖居。我们期待着每名学生都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自由呼吸、自在成长。为此,建校以来,我们重点开展了3项工作:一是开设“登峰家长学院”,携手专家聚焦热点问题,线上点单送课程、线下邀约做团建,与家长一起探寻育儿之道,解锁孩子的成长密码;二是建立家长优质资源库,让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家长走进校园,开启“社会大讲堂”,让孩子们见识“三百六十行”;三是锁定幼小衔接期,打造教学特色活动。“双减”之后,低年级学生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我们开发了“诗意童年”和“快乐课间”两大主题活动,通过经典阅读和游戏创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身心健康的“峰山少年”。

作者:张桂玲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2025年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培训班举办

7月29日-31日,全省高中校长培训班在济南举办。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校长政策执行力和战略领导能 ...

08-01 08:45山东省教育厅

开始征集!全省青少年学生阅读荐书活动来啦

为充分发挥阅读在培育时代新人、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阅读书籍 ...

08-01 10:58山东教育发布、山东教育社

山东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启动

山东省 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工作今天启动,工作将持续到 9月12号。

08-02 09:48山东电视台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