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5月底,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50周年,中央文化主管部门决定,组织一支精干的文艺队伍,创作和整理几首革命历史歌曲,向全党全民大力推广。通过严格选拔,这支队伍很快就组成了,主要成员有王敬之、王惊涛、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福宽、刘烽等。他们来到陕北革命老区采风,先后创作和整理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工农齐武装》《翻身道情》4首歌曲。虽然收获不少,但大家都不太满足,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应当增加一首反映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带来革命大转折的歌曲。大转折的历史真相是这样的:1934年秋,陕北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分别由刘志丹、习仲勋担任主席。1935年九、十月期间,“左”倾教条主义的执行者在陕甘根据地实行错误的肃反,刘志丹、习仲勋等陕北优秀红军干部遭受迫害、关押。陕北一时阴云笼罩,危机重重。就在陕北革命事业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党中央落脚陕北,顺应军心民意,及时纠正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平反了刘志丹、习仲勋等人的冤假错案,挽救了陕北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这一重大革命题材,应该怎样通过歌曲来表现呢?李若冰、关鹤岩等词作者昼夜苦思冥想,一时拿不出理想方案。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座山梁,只见漫山遍野的山丹丹花刚刚开放,红艳艳的,美不胜收,给苍凉的陕北高原染上了一层绚烂的亮色。顿时,一首陕北民歌《信天游》回响在耳畔。歌儿唱道,“山蛋蛋开花背洼里红”“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蛋蛋花是山丹丹花的俗称,每年入夏开放。这时候,周围的一切都成了它的背景。苍穹之下,它骄傲而倔强地面对风雨沙尘,释放着生命的热情,好像一团团不熄的火焰。李若冰等人不约而同地联想到,黄土高原上竞相怒放的山丹丹花,不是恰好象征着中央红军给陕北人民带来的蓬勃生机吗?于是,大家达成了共识,歌曲的名字一定要有“山丹丹花”。那么,花名后面加什么词呢?有的说“红似火”,有的说“火样红”,有的说“满山红”。最后,大家都赞同关鹤岩的建议,用“红艳艳”入名,歌名就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样,显得更为生动、新鲜。接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进行歌词的构思、创作。一时间,金句如泉水汩汩喷涌:“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千家万户哎嘿哎嘿哟,把门儿开哎嘿哎嘿哟,快把咱亲人迎进来。”“满天的乌云哎嘿哎嘿哟,风吹散哎嘿哎嘿哟,毛主席来了晴了天。”“千里的那个雷声哟,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尾声“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把情感推上了高潮。
歌词完成后,曲作者刘烽反复诵读,爱不释手,激动地说:“我一定要为这么好的歌词谱上最优美的曲调!”他吸收了陕北民歌独特的风格,融高亢、悠长、朴素、欢快于一体,酣畅淋漓地表现了陕北根据地军民对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的拥护和爱戴。它是陕北军民的共同心声。
1971年党的生日前夕,陕西歌舞剧院歌唱演员杨巧首次演唱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同年12月25日,歌曲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72年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包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内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从而使其影响遍及神州大地,久传不衰。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以此作为主题歌。2004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在2015年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陕北延安的宝塔山下,几乎每天都有当地民众向来自海内外的宾客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已经成为陕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当代小学生》
(原标题:《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背后的故事)
作者:牟桐歌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10月29日,山东省首届“省长杯”大学生足球超级联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体育场正式拉开帷幕。副省长陈平宣布联赛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