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山东 > 正文
开学了!一个来自山东高校的电话让千里之外的失明学子终圆“大学梦”
发布时间:2019-08-26 15:59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周玉森 高森 A+A-
-分享-

山东教育新闻网8月26日讯(记者 周玉森 通讯员 高森)“不用犯愁上大学费用了,真的吗?这真是我长大以来遇到的最开心、亮堂的事情。”临近开学,滨州医学院大一新生罗小亮(化名)收到学校的一个电话,放下电话,他激动得差点哭出来。对于患有视障且家庭困难的他来说,一份周到的“助学大礼包”,总算让暑假里一直悬着的心落地了,接下来就是安心准备入学。

图为罗小亮在家人帮助下提交的助学申请

不幸!失明学子因病致贫险阻大学梦

罗小亮来自湖南长沙市长沙县的一个山村特困家庭,今年高考,学习一向刻苦的他被滨州医学院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录取。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起,一家人高兴过后,便开始为上学费用的负担一直烦恼纠结。考上大学是值得庆贺的事,但对于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来说,却是无法承受之重。

9岁时,罗小亮得了眼疾,用尽家中积蓄求医仍无法治愈最终导致双目失明。不幸的是,他的父亲也患有4级残疾的眼疾,母亲常年患有肠胃病,一家人除了务农就是做些临时工,收入微薄,加上常年医药开销,生活捉襟见肘。

如今,国家有很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但跨省求学,如何争取并非易事,家在山村罗小亮和家人在向教育部门提交一份贫困助学申请后,便一筹莫展。没想到的是,最近滨州医学院主动打来了助学电话,学校特别为他这样情况的大学生制定了“助学套餐”,临近开学,终于让他的大学梦想照进了现实。

给力!学校算好助学账:只要努力上大学免费

究竟是什么样的“助学套餐”呢?用滨州医学院学工处工作人员的话来说,这是一份从学校到院系的双重助学计划。

根据滨州医学院新生费用缴纳规定,罗小亮所学专业开学需要缴纳学费、住宿费、学杂费各项费用为3200余元,再加上交通费和生活费,估计要10000余元,学医需要5年,这对一个困难家庭来说,压力确实巨大。为此,学校列了一份清晰而简单的助学经济账:首先,罗小亮可以申请学校设立的特殊困难新生助学金,共2000元,可以解决他入学初期的生活费用;另外,通过学校绿色通道,罗小亮可以先入学,在大学毕业前缴清各类费用即可;大学期间,可以申请学校特设的勤工助学岗,每月工资300元左右,还可通过努力学习申报国家助学金,每人次每年平均在3000元左右。

除了以上助学资助项目,罗小亮还可以享受该校特殊教育学院为残疾新生特设的“帮扶大礼包”:一是进入学院明眸推拿中心进行勤工俭学,每月工资在500元左右;二是免费的附院查体、意外保险、盲杖和社会捐赠的生活用品;三是需要做康复手术,在医保报销结束后,还会从学校康复基金中报销部分费用;四是有机会获得“文杰奖学金”资助,每人次每年1000元。“再加上国家和省政府等各类奖学金,这样算下来,罗小亮不仅入学后不花任何费用,刨去他自己设定的700元生活标准,每月还能攒下一些钱。”学校的工作人员这样算了算。大学毕业前,他在保障生活的同时完全可以不用家里一分钱就能够还清所有的学杂费用,顺利毕业。

背景!全套助学政策让特殊家庭困难学子“三不愁”

罗小亮的助学经济账其实是山东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搭建完成后,高校学生资助得以有的放矢的一个缩影,因为有了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的多重教育帮扶,特殊家庭困难学子得以顺利进入大学校园。据统计仅2018年,滨州医学院针对残疾大学生共发放学生资助资金30余万元(不包含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学生154人次。

据了解,今年7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目前,全省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已全面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三不愁”。随着开学季到来,更多的特殊家庭困难学子将通过绿色通道等方式走进大学校园,开始他们新的求知之路。

作者:周玉森 高森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2025年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培训班举办

7月29日-31日,全省高中校长培训班在济南举办。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校长政策执行力和战略领导能 ...

08-01 08:45山东省教育厅

开始征集!全省青少年学生阅读荐书活动来啦

为充分发挥阅读在培育时代新人、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阅读书籍 ...

08-01 10:58山东教育发布、山东教育社

山东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启动

山东省 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工作今天启动,工作将持续到 9月12号。

08-02 09:48山东电视台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