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山东省省直机关硬笔书法展示活动圆满收官。这场由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山东教育社承办的文化活动,不仅是一场硬笔书法的技艺比拼,更是一次以笔墨为载体的精神洗礼。69家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在1340幅作品中以笔书写爱岗敬业情怀,将书法艺术与职业精神深度融合,为省直机关营造崇文化、重传承、讲奉献的浓厚氛围注入强劲动力。
以笔为言,书写岗位担当的精神答卷
“提笔时想到的不仅是笔画工整,更是作为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使命。”楷书的横平竖直间,既显书写功底,更藏护佑民生的坚定初心。此次活动中,这样将职业信仰融入笔墨的作品不在少数:有的干部摘录业务领域政策文件精髓,以行书展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务实;有的选择与岗位精神契合的经典诗词,用隶书传递坚守与担当。1340幅作品涵盖楷书、行书、隶书等多种书体,每一幅都是干部职工立足岗位、践行初心的文化表达。
为让作品真正成为精神载体,活动从筹备阶段便注重引导参与者结合职业实际创作。从6月印发活动通知启动,到工作人员对征集作品逐一核查规范,再到8月9名资深专家从内容立意、书写规范、艺术审美等维度严格评审,全程始终将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作为核心标准。最终脱颖而出的442幅获奖作品中,37幅一等奖作品更是实现内容有高度、书写有精度、立意有深度,成为文化素养与职业担当相结合的典范。
以墨为桥,凝聚砥砺奋进的文化力量
“参加此次硬笔书法展示活动,我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认识了‘书写’在数字时代的独特价值。作为媒体人,日常工作长期依赖键盘输入,而这次提笔书写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过程,让我体验到了笔墨与思想交融的深层共鸣。”本次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姚琳表示,“隶书的庄重典雅与这首词作的雄浑气魄相得益彰,每一笔的提按转折都需要凝神静气,在书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名句时,我深刻体会到经典作品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这与我们媒体工作者的使命不谋而合——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书写新时代的奋斗故事,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讲好山东故事、中国故事。”
这样的感悟,成为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心声。作为本次活动的优秀组织单位,省地矿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刘慧慧表示:“省地矿局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9个,充分展现了省地矿局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严谨务实的职业品格和扎实深厚的艺术素养。本次活动不仅为省直机关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示特长、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熏陶和党性教育,在横平竖直间磨砺严谨细致工作作风,在撇捺点画中砥砺地质报国初心使命,极大激发了地矿系统文化活力和队伍凝聚力。下一步,省地矿局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机关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活动载体,让翰墨书香浸润人心、涵养队伍,为地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文化动能和精神力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推动干部职工在文化传承中坚定了文化自信。活动期间,各省直单位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参与热情高涨,让提笔练字成为新风尚,不少参与者表示,以往多依赖键盘输入,此次重新拿起钢笔,在临摹经典、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汉字的美学魅力,更从经典论述、诗词歌赋中汲取了精神养分。
“我们旨在唤醒全社会对汉字书写的敬意与热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写出一手规范、整洁、甚至优美的汉字,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光彩,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本次活动的评委、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王书峰呼吁。
以文化人,打造机关建设的长效动能
此次硬笔书法展示活动虽已落幕,但其带来的文化影响正持续延伸。主办方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书法艺术赋能机关建设。线上依托山东语言文字等官微开设“每日一品”专栏,精选获奖作品进行展示,同时解读作品背后的职业故事与精神内涵;线下规划展板巡展,走进各省直单位、基层一线;更重要的是,推动规范书写与机关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在干部培训、公文写作、会议记录等场景倡导提笔即规范,落笔见担当,以规范书写强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书法艺术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成为干部职工提升文化素养、砥砺职业精神的长效载体。”省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文化与机关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径,以文化自觉涵养责任担当,以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为省直机关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部分作品展示

刘汝文-省公安厅《醉翁亭记》

孔庆波-省政府办公厅-《为人民服务》

赵璐-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李延芳-省水利厅《水利精神耀山河》

刘小娇-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