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山东 > 正文
数量居全国前列!山东16所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发布时间:2025-10-31 14:29 来源:山东发布 A+A-
-分享-

  10月3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教育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更好发挥教育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动力源作用。请问省教育厅在高等教育领域采取了哪些举措,促进动力源作用更好发挥?

  王浩:省教育厅按照省“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要求,充分发挥高校重要动力源作用,多措并举,全力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

  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赋能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新设、升格等方式,扩充、优化高等教育资源。2024年,康复大学作为山东首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正式招生。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67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68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4所。研究生和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298.57万人。超过半数普通本科高校取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现有博士、硕士学位点1300余个。全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二、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服务区域产业需求。有组织加强人才引育,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十四五”期间,全省高校国家级人才数量增长57%,实现高层次人才快速集聚。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面向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建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9个、急需领域拔尖学生培养项目33个。深化科产教协同育人,建强国家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布局建设27个未来技术学院、109个专业特色学院、191个现代产业学院,深度赋能山东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安排专项招生计划,支持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省级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互派科技专家和产业导师2.9万人次,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三、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成果转化效能。以山东重点产业需求为牵引,打造高校战略科技力量。高校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数量实现重大跃升,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较重组前增长了7.7倍;此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数量分别增长25.9%、58.3%。强化有组织科研与协同创新,高校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在《自然》《科学》《细胞》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比“十三五”末增长62.2%。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推动大学科技园转型升级,建设5家国家级、17家省级大学科技园,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组织高校充分融入“山东科技大市场”,发布高校科技成果5.3万项,目前成交金额近9亿元,推动校企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精准对接和高效落地。

  凤凰网记者:

  山东是国家职业教育“新双高”改革整省域、全口径试点省份。“十四五”期间,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哪些新进展?

  李鹏:“十四五”是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从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再到职业教育“新双高”综合改革试点,三大举措环环相扣、迭代升级,山东职业教育持续领跑全国。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职教体系更加健全,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职业教育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多元通道。全省现有417所中职学校、99所高职院校,其中4所本科职业大学。率先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面向中职学生的本科招生计划从1.5万增长到2.3万,报考人数从14.9万增长到27万;中高本贯通培养年招生10万余人,实现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才。

  二是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做强产业发展“新动能”。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年均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点超过20%。面向重点行业和产业园区,建设4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高职教育下沉县域,122所中职学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108个县(市、区)开展高等教育,为县域经济筑牢人才“蓄水池”。在23个国家建设38所“班·墨学院”,伴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五年来,中高职共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416万人,其中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232万人,“十强”优势产业集群等领域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三是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打造山东职教“金名片”。提升学校关键办学硬实力,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联动改革,各项标志性成果均居全国前列。山东16所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数量居全国第二,这代表了全国职业院校的最高水平;学生技能大赛获奖十年稳居全国第一,这是人才培养水平的有力证明;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66项、数量全国第二,这是教育领域的最高国家奖。此外,建设100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43所省高水平高职学校,推动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多元协同的“新生态”。混合所有制办学、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一系列政策,开全国之先河,教育部面向全国推广。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连续3年在山东举办。在自愿选择的前提下,五年来共有16.6万中职学生录取分数超过高中线、17.7万高职学生录取分数超过本科线,越来越多青年学子主动选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强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请介绍下山东在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邢顺峰:“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最重要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来抓,全省141万名专任教师整体结构和素质能力持续优化。

  一是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我们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十四五”期间选树宣传71名“齐鲁最美教师(团队)”,建成中国教师博物馆等百余个师德涵养基地、教师实践教育基地,筑牢教育家精神弘扬主阵地。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在教育家精神激励下,广大教师扎根齐鲁大地、勇担时代使命、潜心教书育人,103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李振华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代表。

  二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我们开展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实施中小学未来优秀师资培养计划,推进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依托“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每年在线培训教师近百万人次。持续开展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齐鲁教育名家培育工程。深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着力提升职教师资“双师”素养。“十四五”期间,高水平师资竞相涌现,31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31个团队被认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0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三是巩固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加强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建成周转宿舍3万套,让乡村教师安居乐业。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实现奖励性绩效工资实际分配总量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占比不低于70%。出台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标准和白名单,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努力营造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外部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落实好强师尊师惠师政策,加快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夯实师资基础。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速读“十四五”山东教育答卷

“十四五”时期,山东教育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 ...

11-01 14:50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