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朐县围绕“推进全县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工作理念,突出抓好教育均衡和内涵提升,走出了一条“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有特色”的教育之路,擦亮了“绿色生态”临朐教育品牌,高考成绩连创新高,教育已成为全县一张靓丽的名片。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实验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县”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城乡统筹,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
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整体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临朐县先后制定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11—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年)》《应对学前教育入园高峰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工作专班,为加快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提供了依据、夯实了基础。2021年以来,临朐县累计投入36.02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23所、幼儿园140处。全县中小学校由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前的249所,调整到现在的106所;幼儿园由344处,调整到现在的105处,布局更加合理。
健全完善分级投入机制,高标准建设镇街教育园区。临朐县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教育作为最紧要的民生工程,列入对镇街的社会事业发展点评和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明确了“县财政主要投入城区学校建设,农村学校建设由镇街政府负责”的责任主体,建立起了“以县为主导、以镇街为主体、以上级补贴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在全县掀起了新一轮学校建设热潮,全县14个镇街全部建成教育园区。在各镇街,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漂亮的风景在学校。
提升幼儿园建设品质,夯实学前教育发展基础。在“临朐县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期间,累计投资3.02亿元,城区建成实验幼儿园、临朐中学幼儿园等28处公办园,6处民办普惠园;镇街建成19处中心园和第二中心园,公办为主、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基本形成。在“临朐县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期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6处,新增学位5640个,88%以上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镇街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临朐县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期间,新建幼儿园32处,改扩建幼儿园19处,70%的镇(街、园、区)建有2处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园、全国幼儿体育活动实验园2处,省示范以上幼儿园31处,省一类园42处,市普及学前教育工作先进镇街12处,学前教育工作经验先后在山东省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推进会议、省教育厅《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座谈会、山东省教育改革发展专题研讨班、“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引育管爱,配齐建强教师队伍
三大途径引进师资。一是事业编教师引进向农村倾斜。临朐县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先后实施两轮“千名新教师引进计划”。教师分配向农村倾斜,70%以上的新进教师走到农村一线。近五年全县共引进新教师1360名,其中895人补充到农村基层,占总数的65.81%。在学科选择上,第一轮五年计划引进英语学科专任教师60名,全部分配到农村,实现了每所农村小学至少有1名英语专任教师的目标。第二轮五年计划重点破解了农村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紧缺的难题,共有75名艺体专业教师走进了农村中小学,托起了山里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梦想。二是面向农村招聘聘任制教师。近年来,共招聘聘任制教师380名,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积极协调人社、财政等部门,做好档案托管、工资审批、职称评聘等工作,真正做到与事业编教师同工同酬,有效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三是留出余地,引进实习支教师范生。为弥补师资差额,从2016年开始,临朐县教体局与山东师范大学、潍坊学院等高校签约,成为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有计划地引进实习支教师范生。六年来,共争取实习支教师范生4000人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数量不足及临时性缺员问题,为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师资基础。
三级协同共育师资。一是抓住关键少数,深化校长能力提升工程。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为农村规模以上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评定“校长职级”,落实职级待遇。采取理论研修和实践研训两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支面向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名校长团队。近年来,共培养出齐鲁名师、名校长,市级特级校长、校长领军人才等20余人。每年组织农村规模以下学校校长赴外地考察学习,定期到部分县直小学和镇街驻地小学进行跟岗学习,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从2012年开始,在全县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制度,通过跟岗锻炼、专业培训、未来教育家路演等多种形式,锻炼提升,加速成长。二是立足教师群体,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镇街教管办设立基地校,成立镇域学科教研中心,扎实做好镇域内各中小学教师的一体化培养工作。以教育联盟校的形式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全县成立16个镇街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组建12个城乡学校“1+1”帮扶联盟,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加盟参与,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在全县中小学设立83个学科领航基地校,分学科组建15个领航团队,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三是着眼教师个体,抓好名师培养“十百千”工程。启动青年教师培养“雏鹰工程”,打造骨干教师后备梯队。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一年入门、两年达标、三年成熟、五年成骨干的目标。实施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十百千”工程,每三年选拔培养10名临朐名师、100名学科带头人、1000名学科骨干教师,管理期内,临朐名师由县财政给予10000元的培养科研经费。近年来,先后培养出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教学能手30余人,潍坊市特级教师、教学能手410人。
创新机制加强教师管理。一是管城乡均衡。临朐县深化县管校聘改革,通过晋级方面的倾斜性政策,激励城区优秀教师积极到偏远农村学校交流支教。通过跨校竞聘、支教走教等形式,变学校人为系统人,促进城乡间、学校间富余教师有序流动,城乡师资更加均衡。二是管师德师风。在全市率先出台《临朐县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价工作实施意见》《临朐县新时代教职工师德及年度考核实施办法》,优秀指标向一线教师、班主任等教书育人关键岗位倾斜。设置师德考核和年度考核负面清单,落实评优树先、职称评聘师德前置审核制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直接确定为不合格等次。三是管评价考核。深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协调财政、人社等部门,确保经费落实到位,严格分配方案前置审核,明确工作量、育人成效在绩效工资分配中所占权重分别不低于50%、30%,严控非教学工作量,实现多劳多得、优岗优酬、优教优酬。
双轨并重人文关爱。一是政策支持,让教师“爱”到农村任教。从2019年起,临朐县全面落实农村学校任教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政策,评审通过后聘用到相应岗位并兑现工资待遇。新任教师在乡镇工作满三年,全额返还大学期间学费,引进的硕士研究生五年服务期内额外享受12万元的人才补助。乡村教师与城区教师享受统一津补贴待遇,同时单设乡镇教师补贴,激励引导更多教师自愿走向农村任教。二是生活关怀,使教师“爱”在农村居住。高标准建设周转宿舍,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仅2021年,临朐县就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改建教师安居房、周转房316套。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农村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级部主任、教育奉献奖等,激励他们扎根乡村、勤奋奉献。大力宣传基层典型人物,切实提升农村教师的荣誉感和幸福感,营造“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机制。
建立内涵提升机制,保证教育发展的前瞻性
始终坚持教育教学中心不动摇。临朐县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行动改进研究和小学、初中、高中三段联动的语文素养提升工程,以重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高效课堂突破点,改进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创新作业模式,助推“双减”政策落地。
坚定落实学生个性成长理念。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广泛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机器人和电脑制作“三大赛事”。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电脑制作评选等比赛中,学生每年都夺得十几项全国奖项,其中,机器人代表队连续两年登上亚洲锦标赛的大舞台摘金夺银,取得了优异成绩。临朐县还先后承办中巴青少年国际足球友谊赛、第一届中韩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国梦·校园情”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走进临朐)展演活动。现在,全县中小学有音乐、舞蹈、篮球、足球等社团900多个,有师生美术展室118处、乐队35个、校园足球队78支,有书法、剪纸、经典诵读、根雕艺术、农耕文化等1000多门特色课程。初步构建起了“教师人人有特色课程,学生人人有特色项目”的校本课程体系。
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临朐县制定《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将学校文化细分为观念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全县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生动格局。九山小学深耕足球结出硕果,校足球队多次参加省、市校园足球对抗赛赛,获市冠军、省第七名,山里娃走出国门,到韩国、日本交流技艺。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高密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 ...
近年来,该区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主线,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大育人场域,构建起“党建引领铸魂、多维协同聚力、数字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