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密市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柴沟镇土庄小学召开,全市137所中小学的校长和62名学科教研员齐聚一堂,共同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把脉诊断。“推进全市教育实现优质均衡,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关键。”高密市教科院院长钟伟说。
课程建设激发乡村教育的新动力
“一朵花儿五个瓣,我们都来跳跳看。自然拼读我来学,英语口语真不难。”这是柴沟镇土庄小学的学生正在通过“跳花朵”游戏学习英语单词的自然拼读。
土庄小学地处高密市东南角,是距离城区最远的一所乡村小学,基础非常薄弱。有的教师失望地说:“这所学校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好了,学生的基础太差了!”校长单继芳介绍说:“课程建设让学校实现了蝶变重生。”为破解乡村教育发展难题,高密市从校长队伍建设入手,遴选21名懂教学、会管理、有情怀的优秀校长深入农村学校,引领乡村小规模学校走出困境。单继芳就是其中的一员。
为改变学校的困境,单继芳从学生最不愿意学的英语学科入手,创办了英语自然拼读课程,在英语学习与汉语拼音的学习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学生实现英语轻松自主阅读。仅用了短短4年时间,学生的英语学习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从英语自然拼读课程开始,土庄小学先后开发了花生劳动、武术健身、“小小演说家”等十几门课程,不仅让学生接受了更全面的教育,而且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以前,我很不自信,总感觉乡村学校学生基础差,教师水平也不高。现在再看,农村的师生其实跟城里师生一样优秀。”土庄小学教师孙安娜说。
在这里每名学生都会被看到
每天早上6点半,教师曾相强都会从城区驱车45分钟,带着女儿来到自己工作的高密市阚家镇坊岭小学。“我们校长的孩子都在这儿上学,我相信我女儿在这里也会成长得很好!”他说。
坊岭小学的教师为什么会选择把孩子从城区学校带到这样一所乡村小学来就读?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很不适应。孩子在城区上学,我在这里工作,一天两头见不到孩子。”该校校长辛敏说,“后来,我干脆把儿子转到我们学校来,一是兼顾了工作和家庭,二是我觉得这里的教育环境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坊岭小学是一所仅有84名学生和7名教师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接近50岁。面对发展的困境,坊岭小学化劣势为优势,把学生少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师生比高的优势,每名教师包靠12名学生,每名学生都能被教师全方位关注。“我女儿以前上课有走神儿的毛病,听课不认真。在我们学校,教师可以做到一对一地教,每个孩子都能被教师看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曾相强高兴地说,“现在想想,当时把孩子转到这里来是多么正确的选择!”
在高密,像坊岭小学一样的农村小学还有很多。“我们就是要在农村教育的困境中找到突破点,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引领乡村教育实现蝶变重生。”高密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金说。
造就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力量
群雁高飞头雁领。为提升乡村学校校长的治校育人能力,高密市从全市遴选一批领军校长担任导师,成立了12个校长领导力训练营。随后,112名校长全部参与,成为第一批训练营成员。
“围绕校长领导力提升、治校办学能力提升、学校愿景规划等,我们训练营定期开展一线观摩、难点剖析、团队支招、情景复原等活动,为每名校长快速成长搭建有针对性的实践创新平台。”第四训练营导师、高密四中文慧学校校长任勇说。
校长领导力第四训练营的成员都是来自乡村学校的校长。作为乡村学校发展的“领头雁”,每次集体活动时,他们都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提交到训练营集中研讨,同时向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开设了科技创新、劳动工匠、校园农耕、红色润心等17门校本课程,创设社团董事会,学生竞聘社团董事长,董事长招聘董事,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谈到高密四中文慧学校获评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全国健康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国家级荣誉时,任勇自豪地说。
不仅如此,为配合校长领导力训练营项目开展,高密市还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校长参与实践,对创新性成果给予专门奖励。
“我们就是要以人才建设为根本,造就大批业务精、懂管理、有情怀的乡村学校校长,用教育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高密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明辉说。
作者:王同林 曹颖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在表演、体验、模拟中将安全知识与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潍坊市构建大 ...
在齐鲁师范学院和临朐县共同举行的思政“同城大课堂”上,几名教师轮番上台,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展开同题异构,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