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威海 > 正文
“双减”大家谈 | 徐东晖:内外联动 综合施策 切实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21-08-19 10:00 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A+A-
-分享-

图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威海市作为全国9个试点城市之一,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并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01深刻认识“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接连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等,一系列文件都旨在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减负一直都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经过近几年的教育综合改革,学生校内负担切实减轻了,但是出校门后又进入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特别是一些机构超前超标教学、培训收费居高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既加重了学生和家庭负担,又破坏了教育生态,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和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对培训机构规范办学的联合检查

图片

  02认真落实“双减”工作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威海教育

  近年来,威海市坚持标本兼治、内外监管、综合施策,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着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山东省城乡居民义务教育满意度评价中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在2020年省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得优秀等级,位列全省第1位。

  (一)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校内就能“吃得好”。

  一是建立健全学生作业研究机制。以威海市获批“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广应用成果之一的“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在全市建立环翠区、文登区2个成果推广重点实验区和26个成果推广实验校,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研究机制,分级跟进、分类指导。二是关注学情差异,提倡自主选择。在作业设计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为弱势学生提供巩固学习的保障,给中等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引领优秀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设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 “作业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三是坚持精准辅导,倡导靶向跟进。在全市倡导以学定教,充分把握好初学、巩固、反馈3个时段,在解难答疑、堵漏补差、扩展提高等方面,做到班主任、学科教师协同跟进。制定作业设计与管理评价方案,全方位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关注对学生作业的个性化鼓励性评价。

  (二)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学生校内也能“吃得饱”。

  一是坚持市域统筹推进。在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内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2019年实现全市115所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2021年将课后服务从小学延伸到初中,全市188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开课后服务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自愿参与课后服务的小学生7.4万余人,占比59.4%;初中生约6.5万人,占比71.3%。7月联合市文明办、团委等7个部门对有需求的小学生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参与暑期托管服务的学生数达3万余人。二是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因地制宜设计课后服务内容,组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开展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自主阅读、科普活动、社团活动等。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三是做好课后服务保障。2016年将课后服务经费政策的落实情况列入对各区市目标绩效考核,各区市均出台了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按照每生每小时2-4元的标准,以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的方式由财政拨付资金。2021年初中阶段课后服务经费参照执行。

  (三)规范培训机构管理,坚持教育公益属性。

  一是从严审批机构。自2021年3月底起全面停止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要求主流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等停止刊发培训机构广告,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无序增长态势得到有效缓解。二是探索开展资金监管。为杜绝校外培训机构“卷钱跑路”等极端情况,探索通过建立学杂费专用账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加强对培训机构资金的监管。在荣成市试点推行第三方资金监管制度,教育部门、银行与100多家培训机构签订三方资金监管协议。三是创新监管机制。在落实校外培训机构年检、“黑白名单”公示制度的基础上,试点开展了“信用+工作”管理模式,信用评价结果与年检评估、星级评价等挂钩。开展了全市各类培训机构情况调研,加强暑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管理,重点开展安全、规范办学、疫情防控等方面检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构建“双减”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义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意见》的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一步,威海市将秉持“疏堵结合”的方式,构建推进落实“双减”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做好“疏”的文章,扎实推动校内提质减负。

  一是做好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将各区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列入对区市政府(管委)教育履职评价和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度评价中,各区市教育部门将其纳入学校年终考评,重点加强对安全管理、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家长满意度等督导考核力度,不断完善课后服务师资、内容、方式、安全、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真正把课后服务办实办好。二是完善作业质量保障机制。强化威海市国家级“双试点”(“双减”和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引领作用,制定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建立作业管理和作业质量评价机制,探索建设全市优秀作业库。三是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双减”治本之策,积极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推动基础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和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

  (二)做好“堵”的工作,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一是严把入口关,确保培训市场健康发展。重新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核登记,修订完善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调整专兼职教师比例、数量,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符合要求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二是实行资金监管,有效防范化解办学风险。制定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方案,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将学科类培训纳入政府指导价。通过设立办学风险储备金或建立由教育部门、金融部门、培训机构三方参与的资金监管机制,开设资金监管专用账户,用于账户最低余额存放和培训费收取,严控大额资金流动。三是继续保持对培训机构的严管态势。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持续保持对无证办学行为的动态监管,一经发现立即取缔;对已审批的学科类培训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加大规范管理,对不按规范合同办学、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等机构将按顶格处罚。

图片

图片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