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根本,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烟台市教育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人民所急所需所盼,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一牢记初心使命,扛起责任担当
近几年,我市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增长很快,个别区市还把引进品牌机构作为招商引资项目。但我们一定要牢记,教育是事业,不是产业。实践中发现,很多校外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野蛮生长,超纲培训、虚假宣传、高额收费、抽逃资金、恶意停办、安全保障难以落实等所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违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从更大的框架、更高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双减”工作,将学生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将家长从高额教育支出中解放出来,是解决人民群众 “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我们要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地坚决执行。烟台市教育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将“双减”工作纳入民生重点工作事项,市里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我市“双减”工作的难点和堵点,统筹推进课后服务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工作,及时建立了市县联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严格源头治理 提高服务质量
我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校主阵地,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一是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实行音体美课程刚性化管理,保证课程开设;要求中小学校严格遵守教学计划,抓好幼小衔接,落实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要求。二是加强考试和作业管理。2021年5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中小学作业管理提出了多方面明确要求。三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坚持“减负增效”原则,深化新形势下“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及“互联网+”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21年4月份,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动课后服务工作。发挥学校在校舍、场地、师资、课程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将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从小学延伸到初中,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需求、全覆盖。截止6月底,全市小学4.74万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16.8%;全市初中3.32万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比20.8%。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攻坚克难 引导规范发展
我市现有校外培训机构1610所,学科类培训机构707所,体量大,种类杂。近年来,市教育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对337所次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在各区市政府网站公示黑白名单,94个当事人被列入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着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开展专项行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烟台教育公众号宣传等方式发布假期校外教育培训提醒,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依法维权。组织开展教育培训领域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申报工作,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动,引导更多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列入党史教育为民办实事事项,实施每月蓝黄红考核。2021年7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进行再部署再强调。
四压实主体责任,营造健康环境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又踏上了实现烟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赶考之路。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标准,更饱满的政治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双减”工作中,积跬步、至千里,站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认识高度上持续推动“双减”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切实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坚持因材施教,科学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严格调控作业总量,加强作业质量监控与评价。建立规范办学问题督办制度,对于规范办学行为开展专项督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期通报,列入履职工作考核。改革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学业负担监测等工作机制。开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长降低“教育焦虑”,避免出现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现象。
二是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升级。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保证课后服务时间,丰富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打造“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努力推动“财政全兜底”,争取以各区市为主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发掘各种社会资源,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形成合力,真正把好事办好。
三是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校外培训机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监管合力,与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联合执法,开展“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活动,加强对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
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加大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政策的解读。发出烟台教育自己的声音,也多多倾听社会的声音,在全社会形成减负共识。
五是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改革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学业负担监测等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工作落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建立规范办学问题督办制度,对于规范办学行为开展专项督导,结合网上民声、市长热线等途径反映的线索开展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期通报,列入履职工作考核。实施刚性管理,层层传递责任,对于触碰底线的校长和有关责任人将严肃处理。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收笔之际,恰是我市全体人民同心战疫之时。人心齐,泰山移。我们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疫情,也有责任和信心把“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编辑:白天
“快来看!这个贝壳的年轮里藏着海洋的密码!”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第一小学的贝壳科普馆里,五年级学生季渝皓举着显微镜说 ...
近日,在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的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化身“小红军”,奔跑着完成“运送物资”“过雪山”等红色主题定向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