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助战疫 诗情点亮生活 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在线吟诵活动掠影 ​
发布时间:2020-02-26 10:34 来源: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作者:刘敏 张新磊 刘莹莹 A+A-
-分享-

自寒假以来,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就分年级布置了"诵读诗词 记录成长"的寒假实践作业,每班每天都会抽出20分钟的时间诵读一首诗或古词,并用文字、视频或音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借助最美诵读平台分享优秀吟诵作品,让学生和家长畅游书海,诵读经典,领略古诗文中的美,感受华夏大地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学生的寒假实践学习生活,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停留阅形读声上,更要深入到听音诵意、悟情践行上,逐一落实传统吟诵对学生成长中醇厚深远的文化滋养。

在防疫不停学期间,学校又以此为育人契机特别推出"诗文助战役 吟诵赞白衣"线上吟诵和线下实践活动,借助疫情这节生动的课堂,家校联合深入开展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响应,有许多家长在班级群中留言: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文,传统吟诵中让我们感受华夏的风骨和民族的精神,这是融于血脉的传承与唤醒,更是祖先传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从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尤其是疫情最紧要的关头,中国诗词慰籍千万人的心灵,激励着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愈战愈勇!

得益于家长的支持和前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们精选诗文,在吟诵中通过诗词的音韵焕发诗文歌颂的风采,以语音的缓急以体会诗情诗意,以平仄的变化激起听者的共鸣,文化的力量和信仰的认同穿越时空彼此融合相拥,吟诵中学生感悟到儒士的济世安民的诗道精神熏陶,内化成为远大的理想抱负。

优秀学生吟诵作品展示:童声嘹亮 诗赞英豪孟恩如和刘俊睿同学吟诵《春晓》《四时田园杂兴》组诗,期盼春日早来,武汉早日康复,花开疫散,英雄平安归来!

疫情隔离期间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配了不同的国学吟诵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等,每一天背诵指定内容,劳逸结合激发斗志又涵养性情妙趣横生。比如三年级吟诵《声律启蒙》。每天吟诵《声律启蒙》的一段,在班级作业中发布音频或者视频,优秀的推荐到最美诵读平台上发布,与万千诵读爱好者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每天都在坚持吟诵,每一天都遇见更美好进步的自己!

随着吟诵学习的积累,吟诵打卡成为每一天的好习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写作中对吟诵中的人物典故新手拈来,这些可喜的变化与进步吸引更多的家长一起参与诵读,带动了家庭的对传统吟诵的重视和兴趣。为此,我们立了吟诵兴趣小组,为喜爱吟诵的同学提供共同学习的平台,同吟诵共成长。


诵读经典,你追我赶,我们都在争当诗词小达人,成长的路上互相做伴! 暖风送春,桃红柳绿,群鸭戏水,黄鹂鸣唱。《绝句》《三衢道中》《惠崇春江晚景》将我们带进祖国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中,等到疫情结束我们一定随诗人去游览。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声律启蒙》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像唱歌一样,孩子在朗读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趣味和魅力。其中涉及很多典故,涵盖天文、地理、花木、鸟兽、历史、政治乃至人情世故,为人处事,读声律启蒙,开阔视野启蒙心智,一举夺得。

一首诗,吟诵出历史的柔情与沧桑,传承千年文化的绝响;一篇文,写出华夏儿女的奋发与昂扬,如暗夜星光照亮人生的方向。无论岁月静好还是危机动荡,诗词总是字字句句传递给我们智慧和力量,防疫不停学,用诗词点亮居家生活,以童心助力战疫,以诵读传递爱的声音,盼春早来英雄平安凯旋!这一刻祖国不会忘记:庚子春疫凶险,衣白褂断长发,别家人战瘟神,舍生死佑人民,你们的逆行而上是这个时代最壮美动人的诗行,在中国少年的心中树立起民族的钢铁脊梁!

作者:刘敏 张新磊 刘莹莹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