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1+N”让阳光大课间释放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10-22 10:0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迎春 贺琼 A+A-
-分享-

  校园啦啦操、花样跳绳、趣味投篮、跳绳梯、滚轮胎……大课间时间,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校园里沸腾了。

  近年来,该校积极推进阳光大课间活动,将阳光大课间与趣味小课间相结合,着力打造多元化、科学化、趣味化的课间活动,让校园充满活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在2023年山东省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展评中,学校获一等奖,是日照市义务教育阶段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单位。

  “在结合校情学情,考虑内容形式多元化和趣味性的基础上,学校摒弃以往课间冬季长跑和春夏秋季课间操的单一活动内容,探索构建‘1+N’阳光体育课间模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鑫介绍,学校从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向内挖掘潜力,开发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特色资源,设计了具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除此之外,以阳光大课间为一个辐射点,不断向外发散,在多个小课间中设计N个小活动,比如趣味投篮、踢毽子、仰卧起坐及丢手绢等各类小游戏,运动性与智力性相融合,让学生尽情放松身心,享受运动的快乐。

  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其强身健体效果,学校探索将大课间活动分为4个篇章。第一篇章是校园花球啦啦操,是一项集音乐、舞蹈、健身于一体的团体活动。第二篇章是花样跳绳,学校自编了绳操《小城夏天》,学生随着动感的音乐挥舞跳绳,尽显自信与朝气。第三篇章是“多彩童年”——年级特色活动。据学校体育组组长万英霞介绍,年级特色活动形式多样,班班有特色,人人都参与,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大课间活动第四篇章是脊柱与视力健康操,也是大课间的放松操。

  学校克服场地限制,将教学楼后空地、教学楼前广场和操场都作为活动区域,使校园内的每寸土地都得到了合理利用。副校长庄建春告诉笔者:“除了优化提升室外场地利用率,学校还积极挖掘室内场地,学校报告厅、各体育室等都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的阵地,各年级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转移到活动场地参加课间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室每天都有师生值守,全天候开放,室内的足球、篮球、跳绳等各类体育器材供学生自由选择,实现了‘人人都参与、处处能运动、时时动起来’的目标。”针对雨、雪等恶劣天气,学校还编创了“室内啦啦操”“课桌舞”等富有特色的课间活动。学生通过头部、肩部、手部、脚部等多部位运动,达到足不出户便能缓解疲劳、锻炼身体的目的。

  “在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中,各学科老师齐心协力,通力合作。音乐老师、体育老师设计创编动作并根据口令、时间及旋律进行音乐剪辑;班主任及班主任助理带领学生严格训练,保证动作整齐划一。”学校体卫艺科主任费珍珍介绍,除了每日纳入班级量化外,学生定期组织阳光大课间比赛,用比赛的形式规范学生动作,提升训练效果。以赛代评的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进取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发挥了体育的育人功能,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在大课间,我最喜欢和伙伴们一起跳大绳了!我们还发明了多种跳法。”三年级学生崔九池兴高采烈地说。“我最期待在大课间时练习足球。我要加强练习,争取成为国家足球队的一名运动员,为国争光。”四年级学生宋国栋说。

  师生积极参与,走出教室,迈向操场,来到阳光下,大课间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了体育锻炼的热潮。“自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体能得到大幅提升,学校多次在区、市级体质测试中名列前茅,在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中较以前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李鑫说。

  三年级学生家长韩秀华高兴地告诉笔者:“孩子以往每年都要感冒几次,特别是冬天,每次都要咳嗽很长时间;现在,孩子的抵抗力明显增强了。”六年级学生家长马萌补充道:“孩子回家后很喜欢聊大课间的活动,我感觉到他做作业的时候精力更集中了,睡眠质量也比以往好多了。”

作者:李迎春 贺琼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当田径运动会变身“五育大课堂”

当竞技的激情与教育的深意相遇,一场异彩纷呈的田径运动会便升华为独特的“五育大课堂”。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体育为原点,把田 ...

11-03 15:3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科技教育结硕果 无人机项目创佳绩

 近日,第六届山东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聊城赛区)落下帷幕,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的10支参赛队伍在空中智能 ...

11-04 14:5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多措并举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为构建“学习型学校”,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走和谐高效之路,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采取多项举措,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 ...

11-05 10:5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