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日前,在成武县汶上集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保祥正在向学生详细介绍黑陶的历史、分类、制作工序以及文化意义。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保祥走进该校,现场演示捏塑、拉坯等制作手法,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黑陶的制作过程,沉浸式体验黑陶制作技艺。在王保祥的指导下,学生纷纷加入制作黑陶的队伍,揉、搓、捏、按……尽情享受着捏塑泥块的乐趣。
“制作黑陶培养了我的耐心、专注力和创造力。把陶土变成一个物体,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我们要继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发扬光大。”学生张子涵说。
“这项活动不仅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是对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提升。”校长董效运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塑造良好精神品质。”
作者:刘胜广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当竞技的激情与教育的深意相遇,一场异彩纷呈的田径运动会便升华为独特的“五育大课堂”。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体育为原点,把田 ...
近日,第六届山东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聊城赛区)落下帷幕,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的10支参赛队伍在空中智能 ...
为构建“学习型学校”,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走和谐高效之路,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采取多项举措,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