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即将放学时,天空却骤然变色,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校门口的主干道交通濒临瘫痪。
“家长朋友们,请即停即走。孩子们,排好队。”大雨中,学校当日带班的王校长浑身湿透,传达指令却毫不含糊。身着荧光雨衣的交警大队的王警官指挥车辆有序避让学生通道,值守教师和家长义工则组织学生有序排队……
这是假期前发生在潍坊市寒亭区实验小学校门口的一幕。近年来,该校以“家校社协同,软硬件并重”的创新治理思路,构建“警校家共同体”守护生命安全,蹚出了一条校园周边的“安全坦途”。
面对校门口车水马龙、存在安全隐患的严峻现实,学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守护师生安全,核心在于激发内生动力。为此,学校通过构建精密的内控体系与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将每名师生、每个角落都转化为安全防线上的“哨兵”与“堡垒”,为后续的协同共治奠定坚实的自主根基。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主要负责人的校园安全工作委员会,统筹安全处、政教处及家长代表,打造“决策—执行—监督”高效链条。同时,实行“校级领导带班+定点岗位值守”制度,要求在校门两侧、小区出口等关键节点,教师、保安佩戴统一标识,引导车辆即停即走,织就“空间无死角、时间不断档”的安全网络。
为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将交通安全教育深度融入日常:国旗下讲话常设安全主题,班队会创新“十字路口盲区体验”情景模拟,校园广播开辟“交通文明”专栏,学生自创手抄报变身流动宣传站。学校还聘请交警任法治副校长,定期举办讲座,通过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点燃师生的安全教育学习热情。此外,学校大队部还组建了“校园交通安全大队”。高年级优秀学生佩戴黄色队旗,化身“安全小卫士”,礼貌提醒同伴“走斑马线”“不追逐打闹”,悉心帮扶学弟学妹。“学生管学生”的柔性机制使学生在自我约束与服务他人中深化了责任担当。
学校主动打破校园藩篱,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资源网络,精心编织了一张融合政府职能部门、执法力量、家长群体及社区资源的协同共治网络,通过精准对接需求、科学整合资源、明确各方职责,汇聚起破解校门交通顽疾的强大合力。一方面,学校携手交通、路政部门科学增设减速标识及“学校路段”警示牌、施划斑马线、铺设减速带、设置限时停车区,引导家长规范停车;另一方面,学校创新性地构建了“执法共同体”机制,深度整合公安、城管等专业力量,形成点面结合、平急兼备的立体防护网。学校与交警大队共建“交通助学护送岗”,执勤交警风雨无阻,规范通行秩序、高效疏导密集车流、安全护送学生过马路,并依法严格查处违规行为。同时,学校主动对接区特警大队建立协作机制,在恶劣天气、重大活动或交通流量异常激增等特殊时段,请求特警增派力量驻守在校园周边。针对上放学时段车辆乱停乱放这一“老大难”问题,学校积极协调城管部门介入,推动合理施划临时泊车位,实施“疏堵结合、管罚并重”策略,有效破解了交通拥堵顽疾。
学校还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组建“家长义工队”。热心家长身披“红马甲”,化身宣传员、疏导员、护送员,在上放学高峰时段协助维持秩序、劝阻违停、护送学生过马路。“家长管家长”的模式提升了管理效能与家校互信度。
“破解校门口困局,没有单打独斗的捷径。”学校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将学校内生管理、职能部门精准协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这三股绳拧成合力,为师生安全编织起全方位的防护网。”
作者:王杰民 管武昌 武志国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