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
高密市姜庄小学坚定文化自信,以“非遗进校园”为抓手—— 传承扑灰年画文化育人基因
发布时间:2025-11-06 09:2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周丽梅 王军 A+A-
-分享-

  高密扑灰年画,又称“民间写意画”,是承载齐鲁民俗文化与东方美学的民间艺术瑰宝。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高密扑灰年画,绝非单纯延续一门技艺,更在于激活其蕴含的文化育人基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价值理念与思想智慧,融入一代人的成长轨迹。

  高密市姜庄镇及周边地区是高密扑灰年画的发源地。姜庄小学立足本土文化优势,以“非遗进校园”为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技艺传承+文化浸润+人格培育”的特色育人路径。

  多维资源整合

  构建文化传承共同体

  为打破文化传承的“孤岛效应”,学校着力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多元协同的文化育人网络。邀请深耕扑灰年画领域的民间艺人、研究民俗文化的学者组成“校外文化导师团”,建立“双导师制”师资体系,外聘国家级传承人吕臻立、省级传承人石见亭组建“传统文化大师工作坊”,系统梳理年画中承载的民俗故事、文化符号与哲学思想。

  校内以扑灰年画第五代传承人王积华为学科带头人,联合语文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师组建“文化传承教师共同体”,将年画中的《二十四孝》孝亲故事、农耕文明符号与语文经典诵读、道德与法治品德养成等学科内容精准对接。开发“三位一体”数字资源库,收录从起稿到敷彩的完整年画技法教学视频,专门构建“年画文化知识库”,通过图文、动画详解年画文化隐喻,学生扫码即可进入传统文化云课堂,实现技法学习、文化探究与师生互动的无缝衔接。

  梯度课程设计

  形塑文化认知逻辑

  依据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校构建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四级梯度课程体系”,让文化浸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一至二年级设置启蒙篇,通过“年画中的汉字”活动,让学生感知年画与汉字文化的渊源;借助“色彩里的中国”体验,理解传统文化色彩观。三至四年级设置基础篇,通过《年画中的民俗》赏析,解读春节贴年画、驱邪纳福的传统习俗;开展“年画故事创编”,将《八仙过海》等传统题材与语文写作结合,感悟传统文化中的处世智慧。五年级的中级篇设置“年画与历史”专题,分析不同朝代年画题材演变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通过“毛笔技法与书法同源”训练,理解传统绘画“以书入画”的艺术理念。六年级开设高级篇,开展“年画中的哲学”探究,以《松鹤延年》解读“天人合一”思想,以《五子登科》分析传统教育观念;在完成从起稿到描金的全流程实践时,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强调精益求精的文化品格。

  学校优化课程实施机制,推行“长短课结合”的弹性课时制,确保文化探究与技艺实践的时间。建立“文化学分”制度,将年画学习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挂钩,强化文化传承的持续性。

  创新教学模式

  实现文化深度浸润

  为避免非遗教学陷入“重技艺、轻文化”的误区,学校创新采用“文化认知+技艺体验”双课型协同教学模式,推动从“学会画”到“读懂文化”的跨越。

  开设文化认知课,解码文化内涵。45分钟的文化赏析课运用“情境导入—符号解码—价值探讨—现代迁移”四步教学法,比如在讲解《和合二仙》时,教师先通过传统婚俗情境引出作品,再解析“荷花”“盒子”的谐音寓意,进而探讨“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最后让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创作“和谐校园”主题画。

  开设技艺体验课,传递文化精神。90分钟的技艺表现课建立“观察—临摹—创新”三级训练体系,在学习“扑灰”技法时,不仅传授“扑灰起稿、手绘敷彩”的工艺步骤,而且强调“心手相应”的传统创作理念,要求学生在临摹中体会“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

  学校还编写了《扑灰年画文化解码》教师用书,开发“年画中的哲学”系列微课,将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从“技艺传承”到“文化育人”的深层跨越。

  搭建实践平台

  促进文化活态传承

  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学校搭建多维度实践平台,推动文化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校园走向社会。

  学校设立“扑灰年画少儿文化研究院”,打造“历史渊源区”“民俗文化区”“现代创新区”沉浸式场馆,展示从明代传承至今的年画谱系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年画创作”活动,让学生在节气文化中感受年画的民俗功能。开展“年画里的家风”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年画题材中挖掘“孝亲”“勤俭”等传统美德,将文化传承与德育有机结合。构建数字文化传播矩阵,开发“AR年画”APP,通过扫码实现年画图案的3D展示与文化故事讲解,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半径。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联合市文旅局、文化馆开展“年画文创市集”,让学生将融入现代审美的年画作品转化为文化产品,引导家长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作为扑灰年画非遗文化传承的基层阵地,高密市姜庄小学坚持将非遗技艺置于中华文化的整体脉络中,以文化自信为根基,让学生理解“何为传统”;以教育创新为动力,让学生懂得“如何传承”;让扑灰年画承载的民俗记忆、美学精神与价值理念在乡村儿童心中扎根、发芽、生长。

高密市姜庄小学举行“小型扑灰年画作品”大赛。图为学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创作“雷锋的故事”主题作品。(王军/摄)

(原标题:立足高密扑灰年画发源地的本土文化优势,高密市姜庄小学坚定文化自信,以“非遗进校园”为抓手—— 传承扑灰年画文化育人基因)

作者:周丽梅 王军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当田径运动会变身“五育大课堂”

当竞技的激情与教育的深意相遇,一场异彩纷呈的田径运动会便升华为独特的“五育大课堂”。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体育为原点,把田 ...

11-03 15:3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科技教育结硕果 无人机项目创佳绩

 近日,第六届山东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聊城赛区)落下帷幕,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的10支参赛队伍在空中智能 ...

11-04 14:5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多措并举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为构建“学习型学校”,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品牌,走和谐高效之路,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采取多项举措,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 ...

11-05 10:5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