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粉笔描绘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9-11-19 15:18 来源:《山东教育》(小学)作者:夏津县雷集镇中学小学部 王延凯 A+A-
-分享-

2018年9月,一个“教育世家”的牌匾让我小心翼翼地挂在了家中最显眼的地方。这块儿闪着金光的牌匾,记录着我家三代人的教育历程。

爷爷:一支粉笔铭记新中国成立

爷爷1945年毕业于恩县师范,那时候他们被称为教员。在那个社会动荡,战火不断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他毅然走上了家乡的讲台。听说,爷爷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带领他仅有的几名学生们东躲西藏的找学习场所,宣传救国救亡的革命思想。每到一处,爷爷都不会忘记用粉笔在墙上用力的写下“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要好好读书”这几个大字。白色的粉笔字在涂满锅底灰的墙壁上格外显眼。

胜利的曙光终于到来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一刻,全国上下都沸腾了,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教育工作的总方针:“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当时的中国是百废俱兴,满目疮痍,但为了发展、壮大农村的文化教育阵地,根据农村特点,党中央实行了“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学,忙后复学”的教学方略。又根据农活的特点,创造了“田头识字,送字上门,包教保学,早、午、晚开班”等教学方式。爷爷从此不再东躲西藏的教学了,人民政府已经为爷爷和学生安排好了教学场地,明确了教育目标和方向。从此爷爷除了在讲台上教授知识外,还走进了街头巷尾,走进了田间地头。没有黑板就在土墙上写,没有粉笔就拿根小棍在地上画。人们从此学到了知识,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别人。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爷爷因为身体原因,辞去了老师,离开了曾经陪伴他20多年的讲台。爷爷是痛苦的、不舍的,因为他再也不能站在讲台上,拿起粉笔教授知识了。但爷爷同样是幸运的,自豪的,因为他铭记了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喜悦。离开讲台后的爷爷,并没有因身体原因闲下来,他还是关心着家乡的教育,并经常帮助别人认字、写名,帮别人看信、写信。尤其是到了年底,乡亲们总是找爷爷帮忙写春联。在那个年代,一个个福字,一幅幅春联,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盼。

2011年爷爷去世了,那年他85岁。他虽然没能在讲台上站到退休,但他也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书育人上。爷爷是值得尊敬的。

爸爸:一支粉笔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吃着地瓜干、萝卜秧、高粱面的年代。一年之中也见不到几块肉,衣服破了,缝缝补补接着穿。然而,就是这样,爸爸还是高中毕业后拿起粉笔,站在土块儿垒的讲台上,面对着人数不多的学生,当起了民办教师。从语文到数学、从体育到农技等,几乎都是爸爸一人代。然而,那个年代饭都吃不上,哪有人去到学校里念书呀。就这样爸爸和其他同事一早一晚的下队做起了义务扫盲员,积极动员乡亲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学知识。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序幕。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邓小平爷爷以历史的眼光一锤定音,“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科教兴国逐步确立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时代和国家的最强音,中国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正是改革开放这股春风,让家乡的教育有了变化。八十年代初,爸爸上课的土坯房扒了,变成了砖瓦房。也有了课桌、黑板。尤其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及“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村里上学的孩子多了,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爸爸和同事们的干劲更足了。

转眼间到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转折点上,政府把学校教室又重新加固修葺。教室比以前更加明亮,有了崭新的桌椅,还配备了电脑,增添了科学仪器。操场不再是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身泥了。一下子,爸爸觉得不适应了,赶忙又拿起书本来学习深造,逐渐转变成了新世纪人民教师。

就这样,爸爸从1976年开始,一直到2013年退休,把自己近40年的时间都用在了教育的事业上。用改革开放这支粉笔记录了40年来学校的变化,家乡的变迁,祖国的发展。

儿子:一支粉笔描绘新时代的中国梦

师范学校毕业的我于2011年参加工作,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崇敬与热爱,我和爷爷、爸爸一样走进教室,拿起粉笔,站在了三尺讲台上。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许多人不选择教师这一行业。但是我却深深地喜欢这一职业。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看他们快乐的笑脸、顽皮的身影,喜欢听他们琅琅的读书声和亲切的呼唤,喜欢陪他们在操场上散步,踢球。想到以后我也可以“桃李满天下”,心中就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7年,我们学校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科技实验楼。建起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等。各个功能室里也配齐配全了设备仪器。课堂也变成了智能多媒体教学。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看着学校的变化和孩子们的成长,听着习主席饱含深情和嘱托的话语。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国家舍得投入,那我们当老师的就更应该舍得付出。习主席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我们就要奋力前行。所以,我和同事们工作比以前更加积极了,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真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不忘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新时代,给了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新的机遇,新时代,给了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新的梦想。今天,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70年的风风雨雨。今天,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今天,我要紧握手中的这支彩色粉笔,去描绘一幅美丽的新时代中国梦。

作者:夏津县雷集镇中学小学部 王延凯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