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枣庄 > 正文
枣庄市:“双环·双擎·四径”打造初中地理教学新样态
发布时间:2025-07-28 10:1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胡乐彪 A+A-
-分享-

  近年来,枣庄市初中地理学科中心团队以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立足真实情境,强化学科实践,打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全方位、多途径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了“双环筑基、双擎驱动、四径落地”初中地理教学新样态。

  “双环筑基”:构建教学底层支撑。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成的“双环”,是教学新样态的底层支撑。解析课程标准,让素养目标与课标要求一致;设计实践活动,让知识学习与素养发展同频;制定评价量表,让学生成长与培育方向呼应;最终实现“目标—活动—评价”闭环。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生态,创设“问题链+协作网”学习机制,锤炼学生的实践力与思维力,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

  “双擎驱动”:注入素养落地动力。情境与实践作为“双擎”,为素养培育注入动力。情境是地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连接纽带,团队注重挖掘真实、多元地理情境,打造“本土+全球”双维情境矩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地理价值,连接现实世界,厚植素养根基。实践是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团队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实践场域,以分层实践推动地理核心素养落地,跨越课堂边界,锤炼学科能力。

  “四径落地”:贯通素养培育全流程。建设“问题·思维”课堂,点燃素养发展引擎。地理教学改革关键在课堂,成效取决于学生素养与思维的发展程度。团队基于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思维进阶,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坚持“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让学生经历“发现—分析—解决—总结”的学习过程,体现实践性。

  探索主题单元教学,破解知识碎片化困局。单元教学凭借联结碎片知识、揭示学科本质、促进思维进阶的独特优势,成为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团队聚焦课标要求,以大概念为统领,通过凝练教学主题、重构教材内容,深度探索单元教学实践路径。

  实施跨学科研学,拓展素养培育新场域。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强化学科实践,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要求,团队以乡土资源为对象实施跨学科研学,拓展学习时空,开发研学课程,完善研学理论支撑,编写地方研学读本。

  优化地理作业设计,延伸素养培育链条。作业连接课程与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改革不仅仅是数量的减少,更是质量的提高。团队呼应作业“减量提质”的要求,优化地理作业设计,实现了课时作业、单元作业、主题作业一体化设计,提出“基于素养引领、基于问题情境、基于思维探究、基于过程评价”的作业设计原则,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一系列措施带来的是全市初中生地理学业质量稳步提升。目前,该市实现从知识接受到实践创新的跨越:学生思维进阶成效显著,形成了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地理知识素养和地理技能素养显著增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团队教师快速成长,实现从课程执行者到改革引领者的转型:出版专著2本,编写地方研学读本2册,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论文17篇,研究枣庄市级以上课题13项,打造省级以上优秀课例16节。

  与此同时,学术成果反哺教学实践。枣庄市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实现从局部探索到系统构建的跃升,助力地理教学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变革,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枣庄市初中地理学科中心团队以“双环·双擎·四径”改革为笔,在地理教育的画卷上书写了素养培育的崭新篇章,用创新实践诠释了“为素养而教”的深刻内涵。当学生的思维在真实情境中迸发火花,当教师身份从知识传递者升华为改革引领者时,这场改革不仅实现了学业质量的跨越式提升,而且构建起地理教育新生态。

作者:胡乐彪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