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淄博 > 正文
淄博市淄川区精准施策 确保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1-08-31 17:08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今年春季6380名学生享受免学费、助学金407.5万元,其中1397名幼儿发放学前政府助学金83.4万元,79名幼儿免保教费13.5万元;3414名学生发放义务教育生活补助109.2万元;818人发放高中助学金81.8万元,221人免学费18.8万元;332名学生发放中职助学金33.2万元,高校119人免学费67.6万元。”8月31日,淄博市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牛少健在省教育厅举行的“学生资助为民办实事”工作新闻通气会上介绍了该市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

王广辉 摄

近年来,淄川区全面落实国家扶贫和学生资助政策,以实施精准资助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规范资助管理,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践行了党和国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立足“三个强化”,全方位夯实精准资助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认定原则、认定依据、认定程序等,为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重要政策依据。完善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农村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一生一档”形式与内容,为切实保障国家资金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区校班”一体化培训,组织资助管理工作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学习国家资助政策、掌握资助平台管理使用方法,确保政策宣传到位,信息管理规范。目前,淄川区已培训校级资助管理工作人员200余名、班主任2000余名,专业化资助管理队伍初步形成。

突出宣传育人,强化机制保障。校内宣传把握招生、新学期开学、毕业等时间节点,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0万余份。校外宣传通过“两微一端”和农村赶大集、走访贫困户等多种途径,宣讲国家资助政策,确保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全覆盖。利用主题班会宣传资助政策,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全面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形成长效机制。

狠抓“三个到位”,全方位推进精准资助

全员摸排,夯实数据基础到位。开学初,针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组织网上问卷调查,8万余名学生全员参与。根据统计数据分析问卷内容,参照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并在校内公布,方便学生及家长结合家庭实际,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精准核实,严格认定程序到位。在充分考虑家庭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将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分成家庭负担情况、收支情况、债务情况等8项一级指标35项二级指标,并根据不同权重形成量化分值,班级、年级、学校三级认定机构结合学生申请信息、在校消费情况及家访材料定性分析,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困难档次,定量定性结合,资助更加精准高效。

横向联动,确保部门协作到位。建立与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协作机制,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孤困儿童、残疾学生等其他部门数据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实现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互通共享,实现数据全覆盖、无遗漏。

确保“三个落实”,全方位做好精准资助

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根据全员网上问卷数据和各校困难学生分布情况确定各校资助比例,杜绝人情划分、主观判断,做到应助尽助。每年春季4月、秋季11月学生资助金全部发放到位。

落实地方教育免补政策。针对农村建档立卡等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在执行全省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淄博市地方免补政策,对学校代收的就餐、校服、住宿等费用,逐校逐人核算、全部补助到户。

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坚持让学生和家长“少跑路”“少排队”,创新开展送贷上门、网上预约、设立镇级办理点等绿色服务工作,切实方便贷款学生及家长。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淄博市暑期校外培训监督举报渠道

淄博市暑期校外培训监督举报渠道

07-08 09:37淄博市教育局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