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淄博市教育局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全面落实人才强教战略,构建起国家名师引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工作体系。2023年,7人入选齐鲁最美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人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累计培育1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数量在全省居首位,每 200 名教师中就有1名省级以上名师。
一、健全优选机制,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
(一)建立教师队伍提前储备机制。多部门联合制定《为拟新建学校提前一年储备教师的若干措施》,先后为齐盛高级中学等26 所中小学累计储备教师1437 人,并安排他们到重点学校跟班学习一年,切实保障好新建学校用人需求。
(二)强化师德师风前置考察。对拟招聘教职员工进行“不漏一人”的准入查询,将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将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表现纳入聘用合同约束性条款,从源头上保障新招聘教师质量。
(三)创新教师队伍招聘方式。用好免笔试、面试前置等创新措施,选拔更适合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师从事教育。下好先手棋,连续3年,每年10月赴高校为来年秋季学期提前招聘,遴选优秀毕业生入职淄博教育。近3年,全市招聘教师6075名。
二、健全培优机制,构建立体化优质师资孵化器
(一)构建“金字塔”型教育人才雁阵。采取市、区(县)两级教师双线培养机制,对标人才培养标准,建立教育人才库,精准实施“滴灌培养”,构建起“青年新秀——骨干教师——市、省、国家名师”教育人才雁阵。
(二)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领头雁。深化与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遴选300余名骨干教师重点培养,选派65名骨干教师、教研员赴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学校学习交流。
(三)建设教师素养提升数字化工程。建成智慧教研大数据平台,开展网络教研20777场,积累教师备课资源近4万个,实现优秀师资和优质教育资源远程异地共享。
三、健全激励机制,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
(一)整市推行教师职称分级竞聘机制。出台《淄博市教育系统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竞聘指导意见》,近两年,全市24320名教师高聘岗位,3386名教师低聘岗位,打破教师职称“能上不能下”的现状,教师的干事创业热情被全面激发。
(二)大力实行教研员“任期制”改革。突破教研员终身制,配备专兼职教研员131名,健全“优进优出”机制,建立“1+1+N”教研共同体,14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量居全省前列。
(三)高标准优化教育高层次人才优待政策。将教育人才纳入市高层次人才保障范围,对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的教育人才最高给予300万元支持,对入选国家名师的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对青年攀登计划人选给予25万元资金支持。
四、优化交流机制,实现教师科学配置乘法效应
(一)推动城乡教师双向合理配置。依托乡村名师工作室,统筹安排1078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偏远农村学校支教;整合1633名农村富余教师进城工作、交流锻炼,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二)推动教育集团内部教师柔性交流。依托全市100个教育集团,支持集团内部科学调配使用教师资源。近3年,全市教育集团内部教师柔性交流轮岗3204人,实现强校、弱校师资力量配置最优解。
(三)推动新、老学校之间教师“老中青”科学搭配。统筹推进新、老学校师资“老中青”科学搭配、“传帮带”密切衔接,缩短了新优质学校的培育周期。近3年,全市新、老学校间实现教师交流轮岗4216人,达到了师资配置“1+1>2”的效果。
下一步,淄博市将迅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加快壮大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领航方阵”,为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淄博智慧和力量。
作者:淄博市教育局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为落实全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晒课表”活动要求,加强音体美课程刚性管理,严禁出现削减、挤占甚至学期末提前停上音体美课现象 ...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即将开展。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山东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 ...
在高青县“奔跑吧·少年”大课间活动观摩会暨“最美大课间”评选活动现场,学生精神抖擞,在操场上呐喊奔跑、尽情舞动,成为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