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学子“向海而生”的人生底色!看威海海洋职院传统文化育人
发布时间:2020-09-21 10:4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张雨潇 A+A-
-分享-

在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茶香四溢,琴声绕梁。讲台上,身着一袭碧绿茶服的老师在演示泡茶礼仪,讲台下,一群穿着时尚的学生跟随着老师的引导,认真地学习着泡茶、饮茶……

而在茶艺教室另一边的妆容教室中,老师们为同学们设计着最适合每个人的眉形,其中不乏有男同学……这些看上去略显违和的画面,却是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明德学院日常教学中最平常不过的场景。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里的这所“明德学院”,到底是一处什么样的所在?

让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一走进明德学院,灰砖墙上篆刻的四个大字“明德尚能”就映入眼帘。“因明德而尚能”,其意深邃。

踏进明德学院,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处处青瓦木梁,以海草元素装点,古色古香的教室长廊,让不少同学“一见钟情”,仿佛穿越回“古代学堂”。

“没想到学校里还有这种‘神仙’地方!”大二学生王昊然回忆第一次来到明德学院时,对记者感叹说。

据了解,在威海海洋职院,每位学生必须在明德学院修满4学分才能满足毕业条件,教育导向很明确,那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要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向海而生,是我们学校的主要特点,我们学校旁边就是大海,专业也大都以海洋特色、工科为主,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固然重要,但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内在文化的涵养都是必不可少的”,院长张宗军说,“所以我们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好传统文化教育这件事,充分发挥其固本、生根、铸魂的作用,打好学生的 ‘人生底色’,为他们的终生幸福而着想。”

2016年5月,明德学院正式成立。明德学院由德雅学馆、朝舞学社、敦行学苑三个板块组成,设有16个文化教学场馆,包括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区、非遗文化传承学习区、传统体育学习专区、学生作品展区等。

茶艺、书法、围棋、古琴、太极、捶丸高飞、渔家大鼓……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让明德学院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学院。据了解,每学期初选课时,明德学院的课程总是首先被“一抢而空”,甚至抢到系统“崩溃”,还有许多学生因抢不到心仪的课程而心存遗憾。

“在明德学院,传统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枯燥文字。”一名专职的任课教师说。

让传统文化“疗愈”学子心灵

梁翠丽是明德学院的负责人,也是明德学院的第一位老师,曾经有一位女生李文让她记忆尤为深刻。

李文曾是明德学院勤工俭学的学生,也是茶艺课的第一届学生,她不仅听课十分认真,做起清洁也一点没有懈怠,常常戴上手套、蹲在地上擦教室的地板,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显得十分出色,这引起了梁翠丽的关注。偶然的一天,梁翠丽得知了李文特殊的家庭情况,母亲患病无法自理、父亲残疾,七八岁起,她就帮父母干活。梁翠丽心疼不已,她深知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才是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关键。于是就在学习上不停地鼓励她,在生活上尽力帮助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李文变化很大。2016年冬天,明德学院第一次文化展演时,李文在第一排,与老师一起进行了同台表演。从那以后,李文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职业的无限可能。在文化给予的能量和老师们爱的鼓励下,李文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和自信心。” 校党委书记刘勤显说,“教育需要引导和陪伴,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尽全力,把学生们‘扶上马,走一程’,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据了解,明德学院现拥有专兼职教师、助教56人,其中核心团队8人,外聘教师16人,兼职教师32人,承担全院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每学年,明德学院都会接受全校各院系老师的“课程申报”,并组织专家一起审核试听,不断丰富明德学院的课程体系。

明德学院还经常邀请社会上知名的专家学者入驻学校,校地共建课程,依托“明德大讲堂”、“明德读书汇”、“明德茶会”等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沙龙、文化讲座活动30余场,开阔了学子的视野。

“这些课程真的让人着迷,待上半天,就是一场修行,心灵变得格外安宁。”已是大二的轮机专业学生张伦说,“经历过这样的学习,学习轮机专业来,很能沉浸其中。”

梁翠丽告诉记者,海洋类专业学习,需要“动”,明德学院给学子们的是“静”,心灵的宁静,一动一静结合,“疗愈”效果很明显。

让“工匠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生根发芽

据了解,明德学院自启动至今,已开设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三种文化为主的通识选修课近60门,课程设置涵盖了生活常识、历史人文、专业文化、艺术美术、非遗传承等,系统化地规范了课程体系。目前已有近2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明德学院的课程其实都是生活化的,包含着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梁翠丽老师介绍说,“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文化中行走,带给他们的完全不一样的成长体验与改变。”

“对于我们职业院校来讲,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培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院长张宗军说,“尚能需要明德做根基,只掌握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文化的浸润,才能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我们开设的篆刻、绘画、书法、包括体育人格等等课程,实际上都是为了培养他们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

海洋生物与医药系负责人刘振华告诉记者,在学生群体当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通过修习明德学院课程的学生,他们的专注力和爱岗敬业精神都很突出。

“这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平台,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明德学院给学生们带来的好变化”,张宗军院长信心满满地说,“未来,我们还将持续用力,不断丰富明德学院的内涵和外延,为职教高地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文化育人经验。”

作者:张雨潇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一金一银!枣庄经济学校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斩获大奖

近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各个赛项争夺赛相继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这是由教育部等多个部委联合举办,面向世界 ...

09-01 09:31枣庄经济学校

2025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 山科职院学子夺双金

近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接连传来捷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代表队分别在“生物技术”与“水利”两个赛道 ...

09-01 17:50山东教育新闻网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获批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日前,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三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获批增补为副会长单位;校长孙承武因深耕职业教育与产 ...

09-02 10:44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