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秉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理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大力构建“思政+”工作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路径渠道,结合职教特色与育人导向,贯通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衔接校内平台与校外资源,从知识根基、文化氛围、网络环境和实践检验四个维度入手,积极打造教学课堂、校园文化课堂、网络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知识链、文化链、环境链和实践链的育人全链条,通过“四个课堂”的多堂联动与融合,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开启“大思政课”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育人新篇章。
聚焦育人深度,畅通主渠道,夯实教学第一课堂
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育人目标,注重用好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
一方面,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理直气壮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课,将思政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解渴”“疗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深入浅出的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思政课“大道理”有效解决学生成长的“小问题”。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家国情怀等主题讲好讲深思政课,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前沿性;并通过案例式、专题式、混合式、沉浸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快”字当头、“新”字当先、“活”字着手,开展可看、可听、可讲、可学的“立体式”学习教育,用故事、感悟、实践的方式宣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力“金课”,精耕细作、赋能课堂,使教学过程有理、有据、有情更有趣,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性、吸引力、感染力,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感,从入耳入眼到入脑入心跃升到入魂入行,提高学习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着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学校组织教师深挖细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讲好专业故事,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自然流露,让专业课程讲出思政味道,增强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拓展育人广度,唱响主旋律,活跃校园文化第二课堂
特色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学校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和引领功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构建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契合、与学校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特色校园文化,进一步让学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为青年学生实现“人生出彩”搭建多元发展平台,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既能乐在其中,又能“满载而归”,实现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与此同时,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形成价值引领合力,提振师生精气神。从党委书记、校长为新生主讲的“思政第一课”到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殷殷寄语,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的《致全校师生的一封信》到“隔空对话、线上班会”的开展,学校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学习生活帮扶、文明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从未缺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跑出财校学子最好成绩。
学校还提升“红色+文化”为内核的校园环境建设,打造了红色文化墙、“沂蒙精神”雕塑、“工匠精神”雕塑等一系列文化地标,营造红色教育氛围,滋养学生在成长成才中传承红色基因。把“新时代讲习所”“红色精神宣讲团”等学生社团培育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结合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或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清明扫墓、慰问老战士等主题教育与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兴国之责。
增强育人鲜度,依托“互联网+”,延伸网络第三课堂
学校坚持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强调思政工作联网上线,由“面对面”转型为“键对键”,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个性化、情境式、灵活性的优势,开展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新型育人形态。借助学校教学平台“在线课堂”开设线上思政“云课堂”,通过智能终端向学生推送学习资讯、推出系列思政微课,完善思政课课后服务,着力打造“互联网+思政”的立体化育人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QQ等新媒体手段,使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媒体形式,注重主旋律和吸引力相结合,积极开展主题宣传、网上调查、专题讨论、拍摄制作网络微视频等,在云端持续给学生“加油”“充电”。
提升育人温度,融入大熔炉,拓展社会实践第四课堂
社会大课堂既是学校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衔接打通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历练的“最后一公里”。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充分利用好沂蒙精神诞生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将沂蒙大地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作为鲜活而生动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社会育人“大能量”,把“大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充分融合,让社会的大熔炉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让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学校把思政课堂“搬”出教室,鼓励师生走出校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厂矿企业,引导学生牢记“眼中有山河,心中有人民,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手中有本领”的使命,投入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中,通过组织实施“三下乡”支教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志愿服务、电商专业学子深入“沂蒙红嫂”故里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鼓励学生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
通过将教学课堂延伸至社会实践大课堂,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打通“校内教学”与“社会视野”之间的壁垒,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践行“技能报国、强国有我”,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之中。
学校积极整合显性隐性教育资源、课内课外实践资源、校内校外文化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社会实践“四个课堂”的联动互融建设,构建起课上课下融合、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契合的一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切实提升“三全育人”的实效性,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
作者:杨斌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百年大党启新程,亿万先锋砥砺行。党性教育拓载体,永葆组织先进性。艺术赋能强信念,勇于实践担使命。于无声处传薪火,复兴伟 ...
威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王淑英说,学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进入暑假以来,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为期5 ...
这个夏天,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陶窑工坊内窑火不熄、匠心涌动,2025中国(青岛)融窑柴烧创作营在这里火热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