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这样高层次的培训,我会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实践,让课堂对接岗位、对接临床,使教学更有生命力。”威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王淑英说,学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进入暑假以来,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为期5天的骨干教师培训,又来到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进行了36天的外科护理临床实践。
近年来,威海市卫生学校以“金师精育工程”为抓手,以“双导师”引领、分层分类培养、机制护航为重点,全方位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让教师专业成长有人帮、专业发展有通道、专业前景有奔头,培育了5名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等高层次教育人才,2名教师受邀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导师”引领,专业成长有人帮
“哇!真是太幸运了!”护理专业教师于明艺一边拥抱她的校内导师王淑英一边激动地说,“我的‘双导师’实力都很强。王老师是齐鲁名师、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另一位导师是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于萍萍,她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
这是4月1日威海市卫生学校举行的“金师精育工程”启动仪式上出现的情形,38对校内师徒郑重签署了《青年教师培养责任书》。从这天开始,像于明艺一样的38名年轻教师都有了自己专业成长的“双导师”。
据副校长崔雪艳介绍,该校的校内教学导师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包括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等担任,其主要职责为传承教育教学智慧、引领青年教师教学成长;而合作医院的行业专家(涵盖省技术能手、临床学科带头人等)担任企业实践导师,共同担负起培育实践精英、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重任。
学校现开设护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智慧健康与养老服务4个专业,有教职工114名,其中专职教师98名。打造适应医疗护理教育教学、具有医者仁心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他们把提升师德放在第一位,建设了师德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开展了“师德故事汇”等活动,在教师中弘扬良好的师德风尚,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仁心文化名片”。同时,设立“杏林奖章”和“杏林荣誉墙”,表彰在师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截至目前,已有12名教师获得“杏林奖章”,引领教师走向更加广阔的成长通道。
分层分类培养,专业发展有通道
“虽然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挑战,但是与学生一起一点点成熟、进步,使我有一种踏实的价值感。”2024年参加工作就担任副班主任的青年教师马晓璇说,学校为教师铺设了成长“三通道”,让她进步很快。“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就是‘变脸’。例如,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要严肃,让学生明白底线不可触碰;当学生有困难时,要耐心倾听并提供建议。”现任学校团委副书记的洪燕分享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7月1日,学校78名青年教师坐在一起,谈工作感悟、成长心得,也谈教学趣事、社会见闻。大家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像这样的“随谈”,在这所学校已经成为常态。
“教师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只有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该校党委书记刘芳说,学校构建了“新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的四级递进教学通道,助力教师教学技艺的精进与提升;在实践通道方面,打造了“技术新手—技术熟手—技术能手—技术大师”的四级认证体系,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实施“科研新秀—科研骨干—科研能手—科研领军”的四级攀登计划,打通科研通道,提升教师的科研实力。“构建‘教师成长三通道’,就是激励教师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最优上升通道,尽其所能地成长、发展。”刘芳补充说。
他们还根据教师的职龄和职业发展阶段,精心规划了“远航四阶层培养”体系。启航层(0—5年),实施教学基本功特训营,夯实基础;扬帆层(6—10年),实施教学风格凝练计划,彰显特色;领航层(10年以上),推进课程开发攻坚工程,引领创新;远航层(名师),孵化教学创新团队,共谋发展。
“分层分类培养体系以‘价值引领—实践内化—能力进阶—文化赓续’为逻辑主线,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教师发展闭环。”刘芳说, 仅校级举办的公开课、示范课,每学年就有80多节,为教师成长搭建了适合自己的、发光发热的大舞台。
从“摆渡”到“护航”,专业前景有奔头
“三大通道相辅相成,共同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崔雪艳说,导师乐做“摆渡人”,以匠心点亮青年教师成长之路;青年教师争做“追光者”,用奋斗熔铸教育情怀与专业锋芒;学校则做“护航者”,以机制保障成就教师梦想。
学校制定了《青蓝工程实施意见》《青年教师成长制度》《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教师培训管理办法》等28项制度、办法,从机制、奖惩、保障等方面,鼓励教师精进技能、追求卓越,共享专业成长之乐。他们还拥有以本校教师为主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山东省教学创新团队、威海市名课程团队等,引进行业大师、大国工匠担纲,引领教师提升理论和实践技能。
护理专业教师崔颖对此感受颇深。她加入了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教学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近几年立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威海市教育科研课题3项,先后结题并获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教研论文5篇。与此同时,其教学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被评为威海市教学能手。“学校为我们打开了梦想通道,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实现梦想。”谈起取得的成绩,崔颖感慨道。
自2020年启动“青蓝工程”以来,他们“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了升级版的“金师精育工程”,助力教师职业生涯一路繁花开。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了5名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等高层次人才,2名教师受邀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工作;在全国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有10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像王淑英一样,在这个暑期,教师们自主参加了各类业务培训和企业实践活动,彰显了该校教师团队的成长力、发展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作者:廉德忠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百年大党启新程,亿万先锋砥砺行。党性教育拓载体,永葆组织先进性。艺术赋能强信念,勇于实践担使命。于无声处传薪火,复兴伟 ...
威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王淑英说,学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进入暑假以来,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为期5 ...
这个夏天,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陶窑工坊内窑火不熄、匠心涌动,2025中国(青岛)融窑柴烧创作营在这里火热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