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
发布时间:2019-04-12 14:28 来源:《微言教育》 A+A-
-分享-

6年前,中国慕课建设开始起步,6年后,我国已有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学习者,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日前,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总结中国慕课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建设方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出席大会并讲话。


钟登华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慕课建设自2013年起步,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12000余门慕课上线,两亿人次学习,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开辟了一条满足全民多样化需求的信息化学习道路,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在发展理念、推广方式、学习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中国经验,为世界慕课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钟登华强调,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时机,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要把慕课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招,总结经验、凝聚力量、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慕课的建、用、学、管,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

钟登华要求:

一要打好“建”这个基础,要围绕育人建、立足专业建、依靠教师建。

二要聚焦“用”这个关键,要创新方法用、联合共同用、注重实效用。

三要围绕“学”这个目的,要推进学生学、服务全民学、拓展国际学。

四要做好“管”这个保障,要管质量、管服务、管安全。

  会上,钟登华为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代表颁发证书。

来自教育部及其他中央相关部门的领导、教指委专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校教务处处长及教师代表、国际知名慕课专家和多家课程平台负责人等600余人参加会议。

大会还发布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


《中国慕课行动宣言》


4月的北京,桃红柳绿分外美丽。参加中国慕课大会的600位代表汇聚这里,为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中国高等教育,就中国慕课的更快建设、更好使用、更有效学习、更有序管理,共同发表《中国慕课行动宣言》。


我们的共识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世界高等教育也正处于深刻的根本性变革之中。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者,我们有三点重要共识:

超前识变

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奔腾而至,作为人才摇篮、科技重镇、人文高地的中国大学必须超前识变。

积极应变

提高质量、推进公平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进入互联网+教育新时代的中国大学必须积极应变。

主动求变

网络改变教育、智能创新教育,网络和智能迭加催生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担负着中国创新发展引领作用的中国大学必须主动求变。


我们的行动

——2013年,在教育部大力推动下,中国慕课建设开始起步

——2018年,教育部认定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慕课。

——2019年,教育部认定推出第二批801门国家精品慕课。

——六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

——中国慕课为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供400余门精品慕课,供8900多万党员干部选学。

——中国慕课为中央军委军职在线提供700多门精品慕课,服务于全军指战员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中国慕课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经验

六年来,中国慕课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作为中国慕课的建设者,我们有六点重要经验:

质量为王

中国慕课坚持集中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教师的建设原则。让中国慕课成为质量最有保证的中国金课。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入手,逐步拓展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慕课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类别更加平衡。我们积极推进慕课质量管理和学分认定制度,让高质量课程走进大学课堂,提供给社会学习者分享。

公平为要

中国慕课坚持有质量的公平和有公平的质量的教育原则。开展跨地和跨校的慕课协同教学,创新应用模式,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服务,为解决区域与校际之间教育教学水平差异服务。积极促进慕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每一位学生。着力技术更先进、界面更友好,增强慕课吸引力,让更多社会学习者更加便捷地获取高品质的课程学习资源。

学生中心

中国慕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突出结果导向和持续改进。课程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充分考虑新一代大学生“网上原住民”的认知学习和接受特点,注重课程育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个性化学习。

教师主体

中国慕课坚持教师为主体的慕课建设和使用目标。努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激励优秀教师建设慕课,动员广大教师使用慕课。创新教师团队组建模式,通过强强合作、强弱协同等方式,推广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重视学习反馈与评价,促进慕课迭代,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度和教学质量的保障度。

开放共享

中国慕课坚持开放共享的建、用、学方式。建立跨区跨校慕课联盟,打造提高质量利益共同体,增强慕课应用活力。推动慕课平台扩大资源开放力度,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建设提供支撑。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慕课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著名慕课平台上上线了一批优秀中国慕课供全世界学习者分享。

合作共赢

中国慕课坚持高校主体、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合作共赢机制。数量井喷式发展、质量飞跃式提高的中国慕课建、用、学、管井然有序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慕课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可以提供世界各国借鉴和分享。


我们的愿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高等教育确立了发展蓝图和目标。面向未来,我们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国慕课发展五大愿景:

建设公平之路

发展慕课是实现更高质量公平的关键一招。中国慕课要把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和校际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用优质慕课资源补齐区域和校际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短板。

建设共享之路

共享是慕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慕课要破解制约共享的体制机制难题,打通影响共享的脉络,让慕课资源的流动畅通无阻。

建设服务之路

随时随地提供全方位快捷服务是慕课发展的竞争力所在。中国慕课要致力研究新方法、开发新技术,努力提升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水平,使学习者获得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

建设创新之路

不断创新是慕课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中国慕课要践行教育新理念,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慕课学习内容、模式和方法,开辟慕课未来发展新境界。

建设合作之路

紧密合作是慕课发展的影响力所在。中国慕课要加强教师之间、高校之间、慕课平台之间、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分享世界慕课发展先进经验与最新成果的同时,努力为世界慕课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标准、中国方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中国慕课大有可为。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录取844807人!2025年山东高考录取工作基本结束

8月2日,省教育厅举行山东省2025年普通高考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省通高考录取工作基本情况、录取工作措施、有关事项 ...

08-02 11:092025年山东高考录取工作基本结束

国办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08-06 09:10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政府网网站

全面培育学生阅读素养!山东印发《指导意见》

为推动校园阅读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培育大中小幼学生语言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印 ...

08-09 14:47山东教育发布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