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滨州 > 正文
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博兴:“五位一体”激活研训“合纵棋盘”
发布时间:2022-12-13 09:4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韩兰鹏 张桂玲 A+A-
-分享-

  “通过多维度开展专家培训、跟岗培训、县域教研、二次教研、名师进园、课程游戏化等方面的行动研究,采取‘计划+执行+回顾+反思+提升’的循环过程策略,实现了研训价值正增长。” 近日,博兴县教体局学前教育科主任冯爱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博兴县作为首批山东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注重夯实学校育人主阵地,织密社会育人融通网,构建起了具有县域特色的家校社政研“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体系。

  据了解,自2015年起,博兴县就启动了县级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建设,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名园长工作室、五个教研联盟区、游戏教研组、生活教研组,改变了以往幼儿园“单打独斗”研训效益低下的窘境,形成了县、镇、园三级教研联动机制,为有效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装上了“活力泵”。据统计,今年全县通过实行城乡联动双月循环教研模式,共开展教研活动34次,有力地提高了县域园本教研质量。

  为加快构建“优质园+”办园格局,博兴县成立了11个幼儿园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帮扶型、联盟型、紧密型集团化办园模式,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了县域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标准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多元发展体系。

  在此基础上,博兴县近年来通过全面实施“城乡互动、研训结合”的“5+4+2”研训模式,实现县、镇、园三级研训全覆盖,激活了研训联盟“合纵棋盘”,为全县幼儿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优质土壤。

  此外,针对近年来新入园幼儿增加、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博兴县自2020年起,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原则,建立了幼儿园优质师资长效补充机制和灵活的用人机制。“目前,全县每年招考200名左右的备案管理教师,计划用5至10年时间,逐步解决公办园教师总量不足、在编教师比例偏低和队伍稳定性差水平低等问题,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博兴县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盖志斌说。

  作为省级自主游戏实验区,博兴县以培育幼儿“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名园长和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全县幼儿园园本课程及班本课程,全县教师研究游戏、探究游戏的热情高涨。各幼儿园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生态活力自主游戏”的研究和实践,助力幼儿在生态化、富有活力的自主游戏中健康成长。目前,全县已形成一种“新常态”:通过瞄准“一个核心”——激活幼儿内驱力、抓住“两个重点”——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密切“三个融合”——师生融合、亲子融合、家校融合,筑牢活力课堂的根基,唤醒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潜能。

  “7月初,博兴县幼小科学衔接推进会在我园举办,来自全县的24名优秀教师从教师研训、课程建设与管理、家园校共育、优秀课程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典型经验分享,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全县学前教育教师队伍能力素养全面提升。”博奥幼儿园园长刘娟告诉记者,今年8月,博兴县开展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302人参加了两大组别共9个比赛项目,为全面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搭建发展平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全环境育人理念下,博兴县在研训活动中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使“五育融合”落地增效。譬如,在“让我当一天小学生”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中,组织幼儿分别在幼儿园虚拟的场景和小学真实课堂的情景中体验生活,强化角色意识和规则意识,激发幼儿的角色认同感和入学适应的内在需要。同时,制定“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学校定期推送亲子游戏、亲子故事,倡导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强化劳动教育、体验生活等系列举措,促使“五育”在全环境育人的支撑下落到实处、细处。(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韩兰鹏 张桂玲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区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

7月7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海中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全区第一届科创节在这里举行。

08-04 09:3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滨州:为产业集群培育职业教育“生力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自202 ...

08-11 09:2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四个抓”激活教育督导新动能

当天,滨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92个督导责任区的2080名专兼职督学已累计入校1110余所。

08-18 14:41《山东教育》(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