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巩固提升全国文明校园建设水平
发布时间:2020-05-11 16:19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为巩固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果,山东师范大学成立文明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校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成立6个工作组负责各专项工作的具体落实。通过开展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牌挂牌仪式、与广大教职员工签订责任书、落实《全国文明校园奖奖金发放管理办法》等工作,进一步提振精神、压实责任,让文明校园建设成果为广大教职员工所共享。而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之所以能够跃上新台阶,得益于学校 “6个加强、18个强化”工作模式。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奋发有为的人文环境。强化思想引领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强化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学科思政和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落实学校、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上讲台讲思政课制度。强化日常教育管理,深入实施“八项工程”,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健全完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政治建设,增强领导班子政治功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切实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崇德敬学的师德环境。强化思想建设,统筹推进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学习平台,引导广大教师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强化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每年至少组织1次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举行新聘教师入职宣誓仪式、退休教师荣休仪式,为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持续组织开展“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十佳教师”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强化师德失范行为查处和考察考核,严把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政治关口,制定师德负面清单、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在评奖、推优、晋级(职)等工作中,对师德失范人员实行“一票否决”。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文环境。强化顶层设计,起草制定校园文化建设5年规划,完善学校文体、科学教育设施和场馆建设,科学设计和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校精神内涵与文化品牌建设,以70周年校庆为契机,办好校庆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尊贤尚功、奋发有为”文化品牌和“一院一品”文化项目建设。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继续开好文化类公共课、选修课,织开展传统道德学习阐释、传统经典诵读、诗歌词赋创作等活动,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礼仪规程。

五是加强优美环境建设,构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强化校园规划建设,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启动实施学校名家工程,加快推进校史馆的规划建设和老旧建筑物的修缮改造工作。强化校园综合治理,坚决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完善文明秩序管理,改造提升公共设施,健全校园安全稳定日常工作机制和突发事件预警预案体系。强化打造荣誉共同体,加强文明规范、健康理念和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推进文明规范进课堂、进网络、进宿舍、进餐厅,提高师生文明礼仪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着力构建师大荣誉共同体。

六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强化活动阵地管理,建立宣传思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制度,严格执行活动审批和登记备案制度,严防国内外敌对势力、邪教势力渗透和破坏。强化宣传阵地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和规范对各类讲座、论坛、报告会的管理,强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内部出版物的审批审核和监管工作。强化网络阵地监管,加大对学校各单位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审批管理力度,依托网络宣传员、评论员队伍建设,建好用好现代网络融媒体。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