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团队解析蔬菜废弃物利用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0-08-25 15:41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A+A-
-分享-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波、高峥课题组联合研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揭示了绿色大豆皮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物质转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演替规律,为筛选促进蔬菜堆肥的高效菌剂提供了理论参考。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其中蔬菜废弃物(尾菜)达到约5亿吨,未利用部分超90%。这些未被利用的蔬菜废弃物往往被随意丢弃,而蔬菜废弃物在短时间内腐烂变质,产生大量臭气和渗滤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好氧堆肥是目前处理农业废弃物常用的方式之一,也就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菌对废物进行吸收、氧化、分解,可以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被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行。

周波和高峥教授课题组以绿色大豆皮和玉米秸秆为材料,在对其进行好氧堆肥过程中,采集了包括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样品进行系统研究。该团队通过理化分析表明,好氧堆肥可以有效地将绿色大豆皮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他们还在高通量测序分析时发现,堆肥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群落具有不同的时间序列,并找了堆肥嗜热期的细菌标志微生物及堆肥嗜热期、降温期的真菌标志微生物。


图片说明:基于堆肥理化特性与细菌群落(a)和真菌群落(b)的共存网络分析。黄色方形节点表示堆肥理化特性,彩色圆形节点表示与OTUs相应的主要门。结节大小代表细菌/理化特性/真菌的平均相对丰度。蓝线表示节点之间的正相互作用,红线表示节点之间的负相互作用。箭头指示时间延滞方向。用“T”来代表温度。

该团队对样品的共存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发芽指数代表了影响细菌群落的关键理化特征,同时发芽指数、pH、富里酸和温度等因素共同影响真菌群落。他们在分析预测样品有关指标功能时发现,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是堆肥过程中的主要代谢途径,腐生菌是堆肥过程中的主要真菌营养方式。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和山东省一流学科等项目经费的支持。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