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历史正在见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信念与担当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份量有多重?
根据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共和国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在经济、社会、国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
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青大附院泌尿外科主任牛海涛,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牛海涛 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主任医师
先进事迹
牛海涛,男,1976年11月出生,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一队队长、青大附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
牛海涛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工作。
2月8日晚10点,上级组织的通知下来后,医院任命牛海涛担任山东第七批次,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援鄂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领队,马上出发,他当即放下一切,冒着寒风连夜召集,紧急备战。
2月9日清晨,他便带领132名队员奔赴疫情最前线,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房。
争分夺秒,决战生死,从接到任务到进入重症病房开展救治工作仅用46小时。
身先士卒,披荆斩棘。
“我来!”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是生死攸关。
为新冠患者做气管切开、膀胱造瘘手术等被业内称为与死神肉搏,牛海涛作为外科医生,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走向患者,直面病毒。
带领医疗队先后成功完成气管插管51人次,气管切开1例,腰穿3例,股静脉穿刺2例,俯卧位通气12人次,CRRT 14人次,深静脉置管4人次,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肠内营养3例......
52个日日夜夜,甚至每分每秒,都是这么惊心动魄,与病毒搏杀,与死神赛跑,与患者同在,直到病房清零。
在牛海涛带领之下,医疗队救治危重症患者共97人。
代表性治愈患者包括:
合并多脏器损伤的91岁高龄重症患者,创光谷院区救治成功患者年龄新高;
107公斤超重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0天后顺利拔管脱机康复,创光谷院区救治成功患者体重之最。
感染防控无戏言,无论是医院,还是生活区域,防疫不留死角。牛海涛同时进行了驻地布局合理化改造并制定了生活驻地卫生管理标准流程等7项标准,让队员熟记于心,严格遵守,确保了全部队员零感染、无意外。
为了疫情防控并提高新冠肺炎整体救治水平,牛海涛代表医疗队在湖北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口前移”、“精准施治”等救治理念,其治疗理念获业界高度认可,国务院新闻办予刊发全文。
气管插管、鼻胃管置入都是极其危险的工作,为了队员的安全,他亲自示范操作流程,定下了同济光谷“青岛标准”;
为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丰富患者枯燥的生活,他带领护理团队利用空余时间制作“点餐式”沟通手册,向患者推广“八段锦”健身功法等娱乐活动,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评;
为了让患者快速康复,积极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上举措被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
为了提升新冠肺炎的医治水平,他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组织撰写论文49篇,参编国内外专家共识4项,申报专利31项。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校附属医院医务员工临危受命、紧急出征,共派出3批143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
附属医院作为山东省定点救治医院充分体现了高超的医疗实力和能力。他们用厚重的防护服下流淌的汗水、无数个与病毒奋战的日夜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精神。
他们当中,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主任医师牛海涛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孙运波荣获第12届“中国医师奖”。
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员、麻醉科主治医师张孝田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编辑:迟佳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