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公布表彰了山东省第34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山东大学共有51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含特等奖)10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5项,获奖数占全省获奖总数的20.4%。山东大学一二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总数量比去年均有提高,高水平科研成果成绩尤为突出,实现新突破。
获得特等奖并一等奖的成果为《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作者:路国权);获得一等奖的成果为《福利刚性、公共支出结构与福利陷阱》(作者:黄少安、陈言、李睿)、《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与异质性消费者行为分析》(作者:臧旭恒、张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财税机制与制度研究》(主编:安体富、李齐云)、《网络社会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的二元共治》(作者:郑智航)、《罪刑均衡的理论基础与动态实现》(作者:刘军)、《解构性的正义概念》(作者:谢文郁)、《抒情的衰变——论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情感历程》(作者:黄发有)、《Shifting diets and the rise of male—biased inequality on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during Eastern Zhou》(作者:董豫等)、《“治河即所以保漕”?——清代黄河治理的政治意蕴探析》(作者:贾国静)。此外,《税收和转移支付对收入再分配的贡献》(作者:解垩)等26项成果获二等奖;《政府会计的“双轨制”现象及成因研究——基于契约理论视角》(作者:路军伟等)等15项成果获三等奖。
获奖成果的学科组分布为:文学语言学9项、经济学9项、哲学社会学8项、历史学8项、法学8项、管理学3项、文化学3项、政治学1项、教育学1项、应用与普及1项。
编辑:迟佳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