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评选结果公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有9项作品获奖,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6项。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优秀组织奖。
自活动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面向全校师生广泛开展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期间还组织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共征集全校师生作品1000余件,最终遴选出85件作品参加全国评审。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网络育人工作,切实将全国网信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引向深入,积极引导全校师生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争做校园好网民,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获奖情况如下:
杨仁锋、胡光辉、郑松青
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四人获优秀学生奖
10月16日,第二十九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我校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2014级博士生杨仁锋,校友胡光辉、郑松青分别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吴玉其、石油工程学院朱光普、化学工程学院李杰、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黄鑫4名同学获“孙越崎优秀学生奖”。
杨仁锋,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目前博士在读(在职)。曾获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及荣誉10余项、局级科技奖励等20余项,获评中国海油青年先锋(中国海油授予青年最高个人荣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报知识产权10余项,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0余次。
胡光辉,2005年本科毕业于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9年在波尔多大学EGID地球科学研究院获地质资源、地学图像处理双硕士学位,2012年获法国科学院约瑟夫傅里叶大学地球物理博士学位。现任中石化物探院首席专家,中石化2012年引进的“百人计划”专家。2018年获中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称号,组建的全波形反演团队获中石化“优秀创新团队”,2019年获中石化“青年文明号”称号,物探院院长奖励基金“杰出贡献奖”,2020年获江苏省文明职工称号。
郑松青,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年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近20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完成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以及中石化科技部项目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北京市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奖励3项,局级奖励6项。
吴玉其,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奖学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三等奖、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朱光普,石油工程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发表SCI/EI文章19篇,获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及荣誉称号。
李杰,化学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参加国际会议2次;以学校排名第一的成绩获“校长奖”,以学院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国家奖学金,曾获院级化蕴先锋“科研之星”、校级优秀研究生、山东省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黄鑫,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事业项目2项,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多次、分会场口头报告2次、海报展示1次。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获评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包括能源大奖、青年科技奖,另设煤炭、石油高等院校优秀学生奖及家乡教育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审定首批获准登记设立的26项社会力量办奖的奖项之一。本届颁奖大会共颁发孙越崎能源大奖4名、青年科技奖20名、优秀学生奖165名、家乡教育奖9名。
学校承办首届青岛市高校思政理论
精品课教学比赛并获一等奖
近日,由青岛市委教育工委(青岛市教育局)主办、石大承办的首届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教学比赛落下帷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选送的3项作品全部获奖,其中岳金霞的《疫情大考唤诚信》获一等奖、谷晓芸的《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获二等奖、宋红燕的《众志成城:中国抗疫中的伟大团结精神》获三等奖。
本届比赛主题为“抗‘疫’战争中的思政课”。比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教学实效和学生获得感作为重要依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交流,促进在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打造一支优秀思政教师队伍和一批精品课堂,进一步加强在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青岛特色。
本次比赛充分展现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的教学技能及良好的精神风貌。此外,我校作为此次大赛的承办单位得到青岛市委教育工委(青岛市教育局)的高度认可,并被确定为比赛永久承办单位,每两年举办一届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教学比赛。
2020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
石大获优秀奖
10月21日,2020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公布获奖名单。我校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生孙锡嘉、侯睿、李娜的作品“天赋涌动的城市——马累城重生的6个空间词格建构”获优秀奖,指导教师为建筑系陈瑞罡、李佐龙。
在疫情影响和网络教学模式下,我校建筑系师生克服困难,取得了设计教学的突破。此次获奖,是近年来建筑系师生在国际级设计竞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延续了建筑系教学在学科竞赛领域的独特优势和优良传统,是毕业设计“教赛结合、以赛促创”改革理念和“创意工科”专业特色与创新教学的可喜成绩。
竞赛面向国际所有设置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以促进国际间规划教育和学生的开放交流。共有来自国内外建筑名校的近25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收到近2000份参赛作品。经严格甄选,共评出23项优秀奖、220项提名奖。
石大师生参加2020年度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并获多项奖励
10月17-21日,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我校80余名师生参加会议,50余人做了现场报告,多名教师作为会议召集人或主持人参与专题报告。
其中,印兴耀教授等作为主要召集人的第56专题“油气地球物理”是此次大会的最大专题,共有76个口头报告和48个张贴报告。学校还在会议展厅设置展板,展示我校地球物理学及其相关学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高层次人才招聘信息,同时为我校参会校友提供了交流平台。
会议期间,李振春教授、苏远大教授、宗兆云教授等师生参加了理事扩大会议。由我校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唐晓明教授团队完成的项目“超远探测反射横波测井理论技术突破与装备工业化”,孙成禹教授、唐杰副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微动探测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刘展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深地探测地球物理多维多参数协同创新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苏远大教授获傅承义青年科技奖。骆坤、陈阜斌、郑轩等学生组成的团队获地球物理知识演讲大赛地震测井组特等奖,娄璐烽、王心如、张余健等学生组成的团队获地球物理知识演讲大赛固体地球物理组二等奖,骆坤获大赛地震测井组最佳辩手奖。瞿晓阳、黄敏敏等获2019年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
石大获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
—网络技术挑战赛二等奖
10月24日,2020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决赛在浙江温州举行,我校学生参加比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大赛由温州大学承办,于今年3月份启动,来自全国313所本科高校的1514件作品报名参加资格赛。经过资格赛与选拔赛层层选拔,最终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74所高校的140件作品进入决赛。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现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是国内参赛学生最多、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计算机类学科竞赛之一,已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网络技术挑战赛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竞赛模块之一。
编辑:迟佳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